讓自駕車開口「說話」,看 Drive.ai 如何完成人機溝通大課題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8 月 24 日 7: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汽車科技 , 自駕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讓自駕車開口「說話」,看 Drive.ai 如何完成人機溝通大課題


喇叭作響、揮舞手臂、號誌燈閃、眼神交會,這種交通奏鳴曲每天都在全世界各路口上演。

對卡在車陣中無法移動的人來說,這樣的情況堪比「黑色星期五」,但維持交通秩序方面,還是非常有用。集中注意力和保持冷靜方面,人類確實沒有機器強大,但溝通面,我們才是真正的大師。

雖然無法透析自駕車的內心,但面對滿是人類的環境時,想必它們也很崩潰。因此對要讓自駕車開上嘈雜街頭的公司來說,如何教會自駕車與人類溝通成了一大難題。

「問題在於如何取代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司機」,Drive.ai 產品和設計主管 Bijit Halder 說。

這家矽谷新創公司剛在德州弗里斯科部署自駕接駁車服務,這些車輛會將一個辦公園區和附近的體育館與公寓連在一起(駕駛座還是有安全人員)。這個實驗計畫是 Drive.ai 3 年研發成果的結晶,這家始於史丹佛人工智慧實驗室的公司,現在已經有超過 150 名員工。

▲ 2016 年時 Drive.ai 的概念車,當時只有車頂一塊顯示螢幕。

如何教會機器人駕駛,Drive.ai 主要依賴 AI 和機器學習技術。

不過與其他公司不同,從 Drive.ai 創立伊始,就考慮到人機溝通問題。在弗里斯科這樣的達拉斯郊區小城,這項新技術可能會讓民眾緊張(特別是 Uber 自駕測試車出了致命事故後)。因此這項服務成功與否還得依賴大眾滿意度,無論車裡還是車外,大家都必須對自駕車有信心,信心就來自溝通。

機器人專家忙著寫程式和模擬同時,Halder 和團隊也在努力檢查車隊的日產 NV200 小貨車,它們是 Drive.ai 在弗里斯科接駁車服務的主力(NV200 也是紐約主力計程車),也是人機溝通的最前線。

為了實現既定目標,看看 Drive.ai 做了哪些事:

首先,Drive.ai 先從視覺下手,將 NV200 塗成亮橘色,方便大家辨識。

其次,車輛左右兩側還有貫穿的藍色彩條,彩條用白色字體標註「自駕車」字樣。

Drive.ai 的設計人員非常貼心,周圍駕駛能輕鬆看到這些字樣,Drive.ai 甚至棄用「autonomous」這個複雜單字,換成大家都看得懂的「self-driving」。

最後,車前保險桿也寫上「自駕車」字樣,行人過馬路時就能看到。「我們希望大眾看到這輛車時,能回應它。」Halder 說。

▲ 車內 13 英吋大螢幕顯示的畫面。

外部整理後,Drive.ai 還解決了車內的人機溝通問題。乘客上車後會看到一塊 13 英吋的大螢幕,即時投射車輛鏡頭和光學雷達「看到」的影像。

是不是覺得太高科技了看不懂?沒關係,這塊螢幕還會用粗紅線標出車輛未來 6 秒內的計劃行駛軌跡,讓乘客有心理準備,減少暈車機率。此外,車輛是否要在紅燈前停下也會顯示提醒。

當然,Drive.ai 並非業界唯一在這方面設計花心思的公司,幾乎每家公司都想到車內大螢幕這個人機溝通方案。

Drive.ai 真正的創舉是車身掛著的外螢幕:NV200 車身掛了 4 塊顯示螢幕(引擎蓋、車身後部和兩個前輪上方),每塊 22.5×7.5 英吋,是車輛的發言人。

當車輛即將停下讓路給行人時,顯示螢幕會先閃爍,隨後顯示「您先過」文字和行人穿過斑馬線的圖示。後方顯示螢幕內容不同,車輛停下來禮讓行人時,顯示螢幕會出現「行人過馬路」字樣。如果 NV200 有人駕駛,顯示螢幕則會告訴行人和車輛此車「有人駕駛」。

(Source:Drive.ai

這些訊息是 Drive.ai 經過多次改進精選出來的,為此 Halder 的團隊嘗試過無數種方案。文字的顏色、動畫、圖片、過場效果甚至短詞都深思熟慮後得來。

今年 5 月,螢幕顯示的還是「等您先過」加一個人正在走路的小圖。6 月時,Drive.ai 又把這句話縮短成超簡單的「等待」,配圖也變大不少。現在又調成了「您先過」。

「『等待』這個詞意思表達不完整,有人可能會理解成讓行人等,『您先過』就清楚多了,且簡潔有力。」需要注意的是,那句「有人駕駛」的話也是改了再改,剛開始是「自駕功能關閉」,而後換成了「人類駕駛」,最後才調整成現在的樣子。

注重細節的 Drive.ai 甚至連車外的顯示螢幕都換過好多次。

2016 年剛想出這概念時,Drive.ai 只在車頂架了類似廣告牌的螢幕,比現在還小。發現架在這個高度有些人看不到,且不同方向需要不同訊息的情況後,Drive.ai 在 2017 年換成了現在的「四面螢幕」。

整個設計進化過程,用戶測試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Drive.ai 會統計被測者到底理解了什麼,還會積極詢問參與者的意見。至於向參與者介紹自己的理念並觀察他們的反應,這也必不可少。

「我們準備了大量意見和想法,但如果沒有用戶點頭,就一文不值。」Halder 說。「我們大多數設計都是根據用戶反饋得到的」。

弗里斯科的乘客也是 Drive.ai 的大軍師,與他們一同乘車就像在遊樂園玩。當設計師問他們車裡還缺什麼時,許多人回答的是音樂。雖然現在 Drive.ai 還未付諸實施,但 Halder 還是被乘客感動了。

「他們都說,『我很舒適了,快給我點娛樂』。」Halder 說。也許這句話對自動駕駛人來說是最好的褒獎吧。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Drive.ai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