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機器手臂的共同語言,是肢體語言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11 月 17 日 0:00 | 分類 機器人 , 科技趣聞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我們與機器手臂的共同語言,是肢體語言


在製造業流水線等各種場景中,總有一群靈活高效、體型碩大的工業機器人在大顯身手,它們是汽車生產線上焊接擰螺絲的機器手臂、工地快速搬磚砌磚的建築機器人,當然還有在倉庫裡幫忙搬運打包你雙 11 快遞包裹的搬運、裝配機器人。

(Source:shutterstock)

它們按照設定的程序在預定的區域裡機械地完成動作,身上一般也會貼著「危險」、「請保持安全距離」這類提示標語。這些傳統的工業機器人,替代人類完成繁重的勞力工作,同時也讓人對這些冷冰冰大型機械心生恐懼。

不過也有人想要改變這種人機關係,稱為「機器人密語者」(The Robot Whisperer)的 Madeline Gannon 在今年 9 月天津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展示一款名為 Manus 的工業機器人。

Manus 由 10 個聯動的工業機器人組成,這組白色的機器手臂,可以自由運動,也能進行集體運動,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們可以感知人類的肢體動作並反應。

Manus 放置在玻璃展櫃內,人們站在 Manus 前向它們招手,這些機器手臂會像一群不怕人的魚,想要靠近和觸摸人類。機器手臂感測器跟隨人的肢體動作,做出靠近、旋轉、左右上下等微妙的動作,讓人感覺這不是普通的機器人,而是 10 個「機器生物」。

這些機器手臂的外形不像任何生物體,沒有像其他機器人追求擬人或模仿某種動物,這樣做是為了避開人類對機器人好感度的「恐怖谷」(Uncanny Valley)。

(Source:Karl F. MacDorman and Takashi Minatoderivative work: Fitonay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恐怖谷」理論由日本人森政弘提出,當機器人的擬人程度增加,人類對它的好感呈現「增加─驟減─驟增」曲線,「驟減─驟增」這個範圍就是恐怖谷。

Manus 由一個統一「大腦」控制,共有 12 個深度感測器,這些感測器可在三度空間精準追蹤目標的運動軌跡。機器手臂的硬體部分由工業機器人製造商 ABB 生產,型號為 IRB1200 -5/0.9,同款型號的機器手臂經常出現在食品生產的流水線。

▲ Gannon 與早期作品。(Source:ATONATON

Madeline Gannon 一直在改進人類與機器人互動通訊的方式,她的身分包括藝術家、設計師和程式設計師,並成立名為 ATONATON 的機器人實驗室,致力於透過設計出實驗性的機器人裝置,探索未來的人機關係。

她認為,經過 50 年的發展,我們正處於機器人的黃金時代,有廣闊的應用未來,機器人能從實驗室走進現實生活與人類一起生活。Gannon 團隊想要人們知道,即使這些機器與人類相差甚遠,但兩者依然能透過某種有意義的方式連接。

▲ Mimus 在倫敦設計博物館。

Gannon 的實驗室 ATONATON 共推出 6 種機器人,其中一個名為 Mimus 的大型機器手臂,曾放在英國倫敦設計博物館。它也透過類似 Manus 的原理,能對參觀者的動作有反應。

▲ Mimus 能做出多種動作。

Gannon 的作品更像展示人機互動方式的藝術品,這些作品想讓人們開始感知及正確對待未來世界的機器人。我們可以預知的是,各類機器人會越來越多出現在公共場合、家庭,為人們提供服務。

(Source:ATONATON

如果從實用性角度來看,Manus 這類能快速感知和回應外界環境的機器人,也為機器人設計和製造提供了新思路。隨著機器人的工作環境越來越複雜,這些技術甚至可以幫助實現機器之間防撞、人員遠程操控等效果。

看著這一排做出微妙動作的 Manus,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未來能讀懂人類肢體語言甚至臉部表情的機器人,會先出現在哪些場景?它們會是肥宅的知心好友,還是小孩的童年玩伴,抑或年輕人的新寵物?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ATONA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