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捐款 310 萬美元給剛滿 18 歲的維基百科,十年總額超已過 7,500 萬美元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1 月 25 日 13:10 | 分類 Google , 社群 , 開放資料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Google 捐款 310 萬美元給剛滿 18 歲的維基百科,十年總額超已過 7,500 萬美元

剛滿 18 歲的維基百科,收到 Google 的「生日禮物」。這家科技巨頭 22 日在世界經濟論壇宣布,追加 310 萬美元捐款。

在網路世界,不得不說維基百科是特別的存在,這家非營利性機構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網站之一,Alexa 排名常年居前五。因堅持資訊應當免費不該受廣告商影響的原則,維基百科承諾「永無廣告」,唯一的廣告只有每年年末基金會的募捐廣告,最少 1 美元,豐儉由人。難以想像,一家不賣廣告,僅靠捐款的網站已走過 18 個年頭。

當然,捐款給維基百科的不只普通用戶,還有 Google 這種大頭。算入開頭提到的 310 萬美元,過去十年 Google 捐款給維基百科累計達 7,500 萬美元。

Google 對維基百科的扶持不只資金,還有技術匯出,比如開放自訂搜尋和 Cloud Vision API 兩個介面,前者可讓志願者引用時不必跳往搜尋頁面;後者是強大的影像辨識工具,可將書籍內容轉化成文字,方便資料引用。1 月稍早,維基百科還宣布將引入 Google 翻譯,幫助編輯將詞條內容轉換為另外 15 種語言。

不過,要說 Google 對維基百科的幫助沒有一點私心也有失公允,比如維基百科的文章被 Google 用於訓練機器學習演算法和在 YouTube 打擊錯誤資訊,我們在 Google 搜尋專有名詞時,結果頁面出現的知識圖譜,同樣引用部分維基百科內容。

維基百科的詞條也為蘋果、亞馬遜、Facebook、微軟等大公司所用,畢竟這是網路能免費得到的資訊來源中相對權威的一個,這又進一步幫助維基百科發展,為其帶來流量,當然,這些大公司也先後透過捐款回報維基。

正因無廣告,維基百科在人們眼中是中立性和有說服力的象徵,自然也被各種商業機構盯上,想方設法在詞條露臉,故誕生了專門的公關公司 Wiki-PR,號稱可騙過維基百科審查,將相關詞條或內容添加到維基。2013 CyberSafe 公司的「分身帳號事件」,讓維基百科揭開網軍黑幕,一舉封殺了數百個分身帳號,但網軍氾濫卻沒有減弱,兩年後維基在新一輪檢查中又封鎖超過 250 個網軍帳號。

網軍的問題讓維基百科一直秉持的觀點中立和可供查證原則面臨信任危機,但即使沒有廣告問題,維基百科的中立性也長期有爭議。批判方認為維基百科不少詞條內容含有大量偏見或是不客觀的說明,涉及意識形態的詞條尤為明顯。這的確是事實,維基對中立的理解不同,詞條編寫原則的「中立觀點」定義是:

盡可能沒有任何偏見的前提下,平等表達出任何曾在可靠來源發表過的重要觀點。

言下之意,只要來源可靠,即使觀點偏頗,也應該呈現給讀者參考,強調的是每個觀點「平等表達」的機會。話是這麼說沒錯,但對大部分沒有明辨是非能力的人來說,觀點越多,恐怕無法如維基百科說的那樣「形成他們自己的意見」吧。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