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微軟攜手逢甲大學,實踐教育數位轉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4 月 02 日 15:55 | 分類 Microsoft , 市場動態 , 科技教育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灣微軟攜手逢甲大學,實踐教育數位轉型


資訊爆炸的數位化時代驅動各行各業的創新和轉型,而校園人才培育策略也從傳統的專業知識導向,轉變為重視跨領域的多元思考創新能力,其中掌握數位工具更是競爭力優化的關鍵。為此,台灣微軟攜手連續 5 年獲選「大學辦學績效成長」評比前兩名的逢甲大學,以校園數位轉型與創新為目標,將智慧科技解決方案導入校園,從校務行政到教學模式,全面帶給師生更優質高效的工作與學習環境,實踐台灣微軟培育創新頂尖人才的願景。

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表示:「逢甲大學一直秉持以學生為辦學核心,不斷追求校園創新,透過校園數位轉型,培養能夠參與社會產業升級轉型所需的創新人才。」逢甲大學校園數位化起步甚早,自 89 學年度前校長劉安之任期內即為全國第一個推廣公文無紙化的大學,透過建立校務行政系統,奠定校園數位化之基礎,此後積極將數位化由校務發展到教學層面。在人手一機的時代,李秉乾校長更致力打造融滲人工智慧於學生生活及學習的國際化大學,讓學生能運用多樣化的數位工具優化學習歷程,同時善用大量智慧終端和雲端及其產生的資料,啟發學生的數位潛力,落實人才培育,而與台灣微軟的長期合做為其中重要的一環。

台灣微軟公共業務事業群總經理潘先國表示:「身為科技產業的領航者,台灣微軟對於在地科技人才的培育也肩負起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長期致力於整合全球資源與經驗,協助落實台灣校園邁向數位化進程。這次很高興能與力求創新及數位化的逢甲大學合作,將台灣微軟引以為傲的 Modern Workplace 導入校園,簡化 IT 環境及溝通管道,共同打造智慧學習場域、彈性高效的教育現場,並藉此拋磚引玉,帶動台灣各級院校的轉型創新。」

李秉乾校長進一步指出,逢甲大學轉型創新的規劃中除了校園數位化,也積極與產業和國際學界接軌,全方位加強學生的競爭力,在數位時代中脫穎而出。例如 108 學年度入學的新生,將可選擇參與由台灣知名企業擔任講師的創能學院 iSchool 課程,提供人工智慧、程式撰寫、機器人設計等新時代必備之技能;或是讓學生可以不受時間與地域的限制,在企業級雲端運算平台 Azure 上建立的微軟專業認證課程(Microsoft Professional Program,簡稱 MPP),自由規劃修課時間及次數。MPP 是以 AI 為核心提供多樣化的英語課程,從基礎往核心和應用層面推進,最後以專案實作整合,不只引發學生興趣,也循序漸進提供扎實的 AI 技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資訊力和就業力。

跨越時空限制,Microsoft Teams 助力逢甲大學師生無縫溝通

數位化校園將跳脫傳統教學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師生或教職員間即時、高效的雙向溝通管道至關重要。整合了 Office 365 各功能的協作工具 Microsoft Teams 提供清楚頻道切分、檔案永久保存等兩大特性,解決長久以來使用其他溝通協作平台時無法公私分明的痛點,並提供企業級的安全保護和多重驗證機制,使用者無需擔心資料外洩;目前逢甲大學每位師生都擁有自己的 Microsoft Teams 帳號,能快速即時地與彼此聯繫。逢甲大學資訊長劉宗杰分享,由於平常專題教學上習慣使用 Microsoft Teams,即使團隊成員因交換學生計畫而需與身處不同國家,開會時亦能憑藉 Microsoft Teams 穩定的通訊品質和螢幕分享、同步筆記等功能,高效率討論報告內容。

善用數位工具,Office 365 共同編輯推升校務作業效率

2018 年逢甲大學全校導入 Office 365,並廣泛運用於校務作業。逢甲大學秘書長李寶玲表示,過去逢甲大學召開校務會議時,通常需要各單位各自撰寫報告後,再以人工方式將資料彙整至一個檔案;而使用 Office 365 後,秘書處便可以事先開好模板,直接讓各單位共同編輯繳交文件,省去統一格式、彙整檔案的時間,改善工作流程及模式。另外,Office 365 的數位筆記本 OneNote 也受到劉宗杰資訊長好評,因使用者能輕易跨裝置取得雲端筆記,不論是使用電腦、手機或其他裝置,任何時刻都能編輯及閱讀筆記,輕鬆又便利的記錄所有工作資料。

除此之外,逢甲大學在進行採購軟體用量分析時,常因大量數據而需要長時間進行統計,但在使用微軟的 Power BI 後,劉宗杰資訊長表示匯入軟體相關明細資料變得容易許多,也能快速完成統計分析,甚至進行互動展示、製作各類圖形和表單並上傳分析結果,更能精準盤點校園內部軟體使用狀況,大幅提升軟體經費支出效益。另外,學校也於 Office 365 的社群軟體 Yammer 成立軟體應用社群,師生能互相交流軟體更新內容、使用方法及心得,促進推廣優質軟體,也間接帶動校園軟體使用率和數位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