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除了上癮還有個大問題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5 月 01 日 12:00 | 分類 手機 , 科技生活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孩子沉迷手機,除了上癮還有個大問題


如果你能換成上帝視角,多半會看到自己頻頻出現這幕畫面:下班回家後,癱坐在客廳沙發上,很自然地從口袋掏出手機,然後低著頭,眼睛死死盯著螢幕,時不時嘴角上揚露出微笑。

人類一直沒有停止各種可能導致成癮症狀事物的爭論,這些東西可能是香菸、可能是電視和電腦,但時至今日,類似擔憂已大半轉移到各類搭載觸控螢幕的電子裝置,成了令人上癮的「罪魁禍首」。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表最新報告,家長應該盡可能讓 5 歲以下兒童減少「螢幕時間」,並保證充足睡眠和身體運動時間。

這裡所說的「螢幕時間」,指的是人們在電視、PC、智慧手機和平板等裝置所耗費的時間,比如說看電視劇、玩電子遊戲、甚至視訊通話等,都納入螢幕時間。

世衛組織研究人員 Fiona Bull 博士指出:「幼兒增加身體活動,減少久坐時間,確保睡眠品質,才能促進身心健康,並有助預防兒童肥胖症,以及一生的相關疾病。」

Juana Willumsen 博士也認為,人們應該用其他互動式遊戲如講故事、拼圖等,取代因盯著螢幕形成的久坐時間,這對兒童長期發育十分重要,也有助於形成青春期和成年期的習慣。

對不足 1 歲的嬰兒,世衛組織不建議坐著時看任何電子螢幕,包括 iPad 或電視等,而是鼓勵閱讀、講故事等活動。

1~4 歲的兒童,久坐不動看螢幕的時間也不應超過 1 小時,越少越好,同時還應保持每天至少 10 小時的優質睡眠時間,以及約 180 分鐘的全身鍛鍊時間。

螢幕時間的成癮問題由來已久,已有多份報告和研究結論稱,不管成年人還是兒童,如果一個人螢幕時間過長,就會對注意力、創造力、記憶力和人際關係等造成干擾。

2016 年,美國兒科協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也曾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提出建議,比如 2~5 歲兒童每天只看 1 小時電視,18 個月以下嬰兒則盡量不要接觸螢幕。

但到目前為止,大部分討論螢幕時間話題的都會圍繞兩個核心。

一方面,人們擔憂兒童會透過這類電子裝置接收到不良內容。比如去年幾起美國槍擊案,引發了對電子遊戲暴力問題的討論。一些研究人士稱,暴力遊戲會潛移默化影響年輕人的思想,進而成為他們在現實施暴的誘因。

還有像在 YouTube 兒童頻道曝出大量軟色情、血腥內容事件,也再次加深主流社會對網路負面內容的警惕

(Source:pixabay

另一方面,則是擔憂螢幕時間對人體機能的副作用。比如強光刺激下會否影響視力,而速食內容是否對兒童大腦發育造成影響。

本次世衛組織的關注點,則在螢幕時間可能導致的久坐問題。螢幕時間更並非造成久坐的唯一因素,就算讓嬰幼兒長時間坐在手推車上,也不利於健康成長,這也合情合理。

為了解決手機成癮的問題,去年蘋果和 Google 都已在新系統加入「螢幕使用時間」功能,讓用戶更清楚自己的使用情況,意圖限制人們花在手機上的時間。

但很多時候,這種刻意控制使用手機的手段,往往很難見效,當你越將「解鎖手機,點開社群網站」視為無意識的習慣,就越難擺脫這種觸手可及的誘惑。

畢竟,「I can do this all day」對美國隊長來說是人物亮點,但對大部分拿著手機不放的我們來說,留下的大概只有手腕和肩頸疼痛。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沉迷各種螢幕百害無一利。有研究人員就認為,「螢幕時間」說法和概念本身十分籠統,也有一定的誤導性。

按照大部分報告的說法,「螢幕時間」既可以指視訊通話時間,也可以指 Kindle 閱讀的時間,還可以指玩 PC 遊戲的時間,但你能說這些行為都有害嗎?明顯無法混為一談。

如今,報告結論選擇的都是「一刀切」,單方面認為只要減少時間,就能解決網路對兒童的危害,這只會為父母徒增不必要的壓力,也無視技術發展的正面作用。

(Source:PopSugar

哲學教授 Jordan Shapiro 也表示,隨著孩子上網時間變長,父母更應該做的,並非干涉過多,而是要幫助孩子了解數位世界的各種規範,幫助他們更有目的地體驗。

在他看來,人們更應該看到的是電子裝置正在成為兒童學習新事物和發揮創造力的工具,低齡兒童也需要提前適應更技術化的世界,才能在未來成為更聰明的資訊消費者,而非成癮者。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