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法北歐瑞典太陽城、生態城,高雄將發展新價值型態社區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4 年 05 月 08 日 11:18 | 分類 科技趣聞 , 能源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師法北歐瑞典太陽城、生態城,高雄將發展新價值型態社區


隨著全球對於能源危機及氣候變遷等環境議題的關注,生態城市的設計理念已成為國際綠色首都在城市建設上的重要思維,過去歐洲重要國家早在20世紀初就陸續提出相關理論,並透過實際開發行為來落實生態城市的理念。

「而高雄為南台灣的重鎮,過去國家政策把高雄定位為工業城市,隨著產業型態改變與市民環保意識抬頭,高雄正積極轉型成為台灣重要的宜居之城,」高雄市長陳菊說。

永遠值得思考的城市議題

陳菊近日前往北歐各國考察,擷取這些重要綠色城市的設計概念,思考高雄未來從宜居之城邁向綠色、綠能城市的全新發展。

比方在瑞典,有「太陽能之都」稱呼的馬爾摩市過去是工業城市,大學設施缺乏,市民學歷偏低,從1950至1970年代,接續面臨工業危機、石油危機,整個城市的工作機會少了將近四分之一。

當時馬爾摩市政府驚覺城市已經沒有發展的優勢,開始著手思考轉型,透過興建厄勒海峽大橋與哥本哈根連通,善用過去工業城的基礎建設投資風力發電,另外也大量使用太陽能板,投資超過10座的太陽能發電廠,以及打造全瑞典自行車道最長的城市。

運用各種政策作為,馬爾摩市已轉型成一個國界模糊、多國人才匯聚、有著多元文化生活地帶的太陽能生態城。

高雄大學曾梓峰教授認為,馬爾摩市成功轉型的關鍵在於,「政府描繪出城市發展的新戰略,結合民間開發商、居住使用者共同建立協商溝通平台,以合作的精神不斷透過討論,引導出城市生活新品質定義,並強化社會融合,以及利用新科技帶動新產業,逐步達到城市發展的目標。」

高雄市政府環保局長陳金德表示,馬爾摩市轉型的新社區擁有完善的能源和廢棄物回收系統,例如雨水透過溝渠、社區蓄水池層層的天然自淨及過濾系統,讓雨水得以回收再利用;而家戶間都設置廚餘絞碎機及埋設在地底下的真空管線,將初步絞碎廚餘吸至社區集中處,再進一步加以處理。

陳金德說,「新型態社區講究居民生活、空間、住宅等要素調和,加上能源、水資源等永續環境的措施都值得高雄作借鏡。」

陳菊認為,高雄和馬爾摩市一樣是工業城市,馬爾摩市面對困境,調整思維進行環境改造,創造城市再生。「而高雄本身就具備良好的日照條件,且有更完善的多元產業,只要設定好城市發展的新戰略目標,注入友善環境的思維,擴大公私部門合作,高雄就可以持續強化城市的吸引力,成為亞洲綠能典範城。」

打造高雄模式

另外,瑞典斯德哥爾摩近郊的哈瑪比港灣生態城,原為高污染的舊工業城區,如今也成功轉型為新低碳生態城。哈瑪比城區在1990年以前原是個重工業集散地,是環境污染的製造者,高污染程度讓人避之唯恐不及。

瑞典政府透過政府與民間互相合作,從垃圾、能源、水等作整體性的改造,目前已達到能源、水、汙水、廢棄物能夠有機循環且綜合利用。

此外,當地的營造商必須使用創新科技的綠色建材,建築必須要有太陽能板設計,所有水、能源、廢水管理等系統都須全面整合。成功轉型的哈瑪比社區創立出「哈瑪比模式」成為全世界環境永續城市的發展典範,目前已有一萬戶新公寓,三萬個建築單元,居住人口約兩萬兩千人,預計至2015年全面完工後,將有三萬三千人在此工作與生活。

高雄市環保局局長陳金德表示,哈瑪比社區轉型過程透過細膩、生態理念落實,創造出兼具濕地、水資源循環再利用、廢棄物處理的整合型功能,尚無法處理的垃圾場先打造成滑雪勝地,現在不只是人類適合居住的社區,更是鳥類等各種生物適合棲息的場所。

哈瑪比社區轉型過程亦實施汽車共乘制、免費交通船等措施來取代不必要的橋樑建造,以達到減碳效果。他說,高雄大坪頂土地過去遭受有毒廢棄物傾倒而污染,未來可仿效哈瑪比生態城的轉型模式,設立專屬組織,結合政府部門、民間開發商、社團組織等共同參與,將開發後的土地價值先投入土壤整治,建立高雄新型態的大坪頂生態城。

陳菊認為,未來新形成的優質社區除須強化水資源循環利用系統外,亦可仿效哈瑪比社區設計真空流動的廢棄物循環回收系統來進行廢棄物回收,利用新科技與工法創造富有生態價值的新型態社區,建立亞洲特有的「高雄模式」。

本文轉自數位時代

圖片為馬爾摩市,取自 Visit Swe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