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澳學者跨國合作 發現臺灣目前最古老人類化石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1 月 28 日 15:39 | 分類 科技教育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臺日澳學者跨國合作 發現臺灣目前最古老人類化石


臺灣古生物研究重大發現!在澎湖水道海域發現具有直立人特徵的澎湖原人(Penghu 1)下顎骨化石,經科博館地質學組主任張鈞翔與國內、日本、澳洲學者耗時四年的研究,判斷其年代距今約 45 萬至 19 萬年,不但是臺灣目前發現最古老的人類化石,也為直立人在亞洲的分佈與型態,提供關鍵性證據!這項研究受到國際學術界矚目,更登上昨天(1月 27 日)的自然通訊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本 (104 )年 2 月份科博館陽光過道將展出該下顎骨化石,歡迎踴躍參觀。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熊宗樺表示,教育部所屬自然科學博物館與來自日本跟澳洲的學者合作,發現臺灣有史以來最古老的人類化石,這次發現的澎湖原人距今約 45 萬至 19 萬年,是臺灣首度發現的直立人,這項珍貴的研究讓我們能夠有方向性的一步步探索人類過去的起源與發展,我們除了立足臺灣,放眼國際,更能夠立足現在,放眼過去,讓臺灣在歷史洪流中更新另一個重要定位!

澎湖原人下顎骨化石打撈自臺灣海峽澎湖水道海底,距離臺灣西南約25公里海域,屬於亞洲大陸棚的一部份。過去在臺灣發現最早的人骨化石是距今約2萬年的左鎮人(現代人)。澎湖原人具有直立人的特徵,將臺灣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紀錄,往前推展至超過 19 萬年的更新世中期。

ncomms7037-f1

▲ (a)本次發現的發現地點。(b)澎湖水道的水文圖,紅色圈出來的部分為化石發現的地方。

從澎湖原人的下顎骨大小進一步推測,澎湖原人的身高約 160 公分,體重約 60 公斤,性別尚難以判斷,團隊從臼齒磨蝕的情況研判,澎湖原人已是一個成年個體。相對於相似年代在大陸各地所發現的直立人,澎湖原人具備較為原始的特徵,具有發達粗壯的下顎骨,發達膨大的第二臼齒。

科博館館長孫維新表示,科博館的 18 個蒐藏庫裡有 124 萬件蒐藏品,都是動物、植物、地質、人類學組長年採集交換而來的珍貴典藏。科博館的研究人員針對標本化石的蒐藏進行研究,得出精彩的成果,經過科普轉化,做成有趣的展示,再配上科教活動,就能將科學知識普及大眾。科博館的這個「蒐藏-研究-展示-科教」的循環是活的,很感謝我們的創館館長漢寶德先生,在創立科博館時,建立了相當規模的研究團隊,這個團隊對館內規劃的每一個展示和科教活動,都會提供專業建議,也因此科博館的展示和活動都有相當豐富的科學內涵。但伴隨著繁忙的展示和科教工作,研究人員仍然堅持進行各自的課題研究,作出世界重視的成果,這次澎湖原人古化石的發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ncomms7037-f3

▲ (a)下顎骨。(b)虛擬重建的下顎骨。(c)上圖為剖面圖,下圖為水平面 micro-CT 圖。

在人類的演化史中,更新世時期,人類下顎骨和牙齒的大小會隨著時間的進展而有逐漸變小的趨勢。然而,新發現的澎湖原人卻有粗壯的下顎骨與牙齒型態,更甚於約 80 萬年前印尼爪哇的直立人(爪哇人),以及 75-40 萬年前中國北方的直立人(北京人)。澎湖原人與爪哇人和北京人很可能有不同的演化起源與路徑。張鈞翔表示,澎湖原人的粗壯下顎與牙齒型態與 40 萬年前發現於安徽和縣的下顎骨化石型態相近。目前和縣人的分類親緣仍具爭議,和縣人與澎湖原人很有可能代表亞洲直立人演化未曾發現的新支系。

科博館地質學組主任張鈞翔表示,澎湖原人具有亞洲地區更新世人類化石中,前所未見的粗壯與原始特徵。各國近期發現的直立人有印尼佛羅勒斯人、德國尼安德塔人、西伯利亞南部的丹尼索瓦人,這次臺灣發現的澎湖原人,不但增添亞洲地區直立人演化的特徵多樣性,也擴大直立人區域分布範圍,除了是更新世中期人類演化史中,直立人在亞洲分佈的最東緣外,更適切地填補人類化石在亞洲地理分布之空缺。

此次研究團隊包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主任張鈞翔、東海大學理學院林良恭院長,日本學者包括國立科學博物館海部陽介及河野礼子、京都大學高井正成、御茶水大學松浦秀治,澳洲學者為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Rainer Grün、Les Kinsley。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熊宗樺代表教育部出席記者會,研究團隊東海大學林良恭院長以及海部陽介也親自到場,另外還有國內研究學界耆老宋文薰院士、臺大醫學院蔡錫圭教授,以及臺灣大學人類學系連照美教授等人。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