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路邊攤芒果冰,賣到亞洲五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4 月 06 日 0:00 | 分類 國際貿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他把路邊攤芒果冰,賣到亞洲五國


誰說,只有名貴的 Häagen-Dazs 冰淇淋,才有資格被選為飛機餐的甜點?

4 月 1 日起,原料產地來自南台灣的愛文芒果冰,將成為長榮航空日、韓航線的機艙餐點。和長榮聯名推出冰品,替本土農產品插上翅膀的,是放棄外商大藥廠百萬年薪,在路邊攤跨出創業第一步的「芒果恰恰」執行長張智閔。

五年前,芒果恰恰只是一個在台北東區廢棄環保回收場空地上,撐起三支陽傘的路邊攤,第一天只賣出 7 碗芒果冰,如今卻是在日、韓等亞洲 5 國,開出 9 家店的跨國連鎖店。日本原宿一號店開幕時,一碗售價 2,850 日圓(約合新台幣 750 元)的特大號芒果冰,更成為《朝日新聞》報導焦點。去年,該品牌消耗掉的國產愛文芒果量,達 250 噸,換算約 150 萬碗芒果冰。

「我當初決定一年四季都賣芒果冰,朋友都說這樣一定做不起來!」張智閔回想。

 

當同業冬天推草莓冰──他獨創全年只賣愛文芒果冰

的確,國產芒果盛產於 5 月到 7 月的夏天,吃水果當然要挑產季;更何況,同樣以芒果冰為號召的永康街思慕昔、Ice Monster 等冰店,冬天都改推草莓、鳳梨等其他冰品,開全台唯一的芒果冰專賣店,風險不會太高嗎?

憑什麼張智閔相信,芒果是一年四季都能操作的主題?

「因為愛恨分明!」農家子弟的他,離開藥廠後,一開始先是替竹山老家,在微風等百貨底下的頂級超市賣農產品,他發現高價水果,買的人雖有限,卻是主要獲利來源,芒果是全世界貿易量排名第 5 的水果,冬天就算台灣人不吃,也會有觀光客接受。

 

當別人想著開一家店──他想開能在全球複製的店

「很多人想如何開『一家店』,我想的則是,如何開『一家能在全球複製』的店。」張智閔說,同樣拿出百來萬元積蓄開店,多數人想開一家馬上賺錢、快速回本的排隊店;但他思考的是,怎樣讓一家店,不只能走出台灣,更幫面臨產銷失衡的本土農產品找到出路。以芒果為例,賣芒果冰,比盛產期製成芒果乾,至少能創造 5 倍以上的附加價值。

因此,他不但鎖定芒果單一主題,到海外展店更只推台灣愛文芒果,完全不考慮使用當地品種的芒果。中衛發展中心總經理蘇錦夥指出,融合產地一級農業優勢、鮮食工廠的二級加工業,及冰店的三級服務業,建立一條龍式「六級產業」,是該芒果冰能走向藍海的關鍵。

 

用獨家原料綁加盟──庫存能力成了展店兩面刃

張智閔說,因為品牌定位獨一無二,創業到現在,他不曾赴加盟展招商,所有加盟主都是從海外媒體報導,或是因上門吃冰,而認識芒果恰恰這家店。

過去 5 年來,上門談合作的創投和加盟主,遭張智閔拒絕的少說有 10 幾組。因堅持單一芒果主題的形態,指定使用台灣愛文芒果,替全球展店做準備,得在夏天芒果盛產期,庫存未來一年到一年半的冷凍芒果條,光原物料和電費,他便貸款 2,000 多萬元資金;不像一般冰店,一個夏天就能拚回本。

正是這樣另類思考,讓一個幾乎不具跨入門檻的冰店生意,成為走出台灣、飛上青天的好生意。而其背後價值,也在於創業模型的翻新,跳脫島嶼內的同質競爭模式,躍升跨入國際市場的藍海,不失為服務業可以尋求突破的方向。

(作者:尤子彥;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