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 22 日公布最新「消費者洞察報告」及「台灣數
在這股網路及行動趨
Google 台灣總經理陳俊廷表示:「從這次『台灣數位消費者研究報告』中我們觀察到不分年齡、性別或社經背景的『精享族』,喜好更加多元、購買行為更為複雜,僅憑消費者特徵所制定的行銷策略已無法完全掌握他們的真正需求。由於台灣人依賴網路的程度日漸顯著,透過了解他們在網路上的行為,將可幫助行銷者更了解消費者意圖。因此,Google 今起將透過舉辦為期兩周的系列講座,協助台灣的品牌主善用資料分析與數位行銷工具,有效拓展高價值的客群。」
台灣人黏網居亞太第二,催生「我搜、我買、我分享」的精享族
台灣人超愛低頭黏網!根據 2016 年「消費者洞察報告」數據,有 96% 的台灣人每天上網,此比率在亞太區中僅次於第一名的香港(97%),台灣智慧型手機滲透率也創 82% 新高,其中 25 到 34 歲的年輕使用者更是人手一機,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達 100%。
在這股趨勢下,台灣消費者的網路及購物行為也出現轉變,並逐漸發展出懂得「精明消費、享受生活」的新興族群「精享族」,他們不但更愛搜、更會買也更會分享。根據「台灣數位消費者研究報告」,有 70% 的「精享族」願意花更高的金額來增加個人可運用時間以及提升生活品質, 而且有 67% 的「精享族」對他們未來兩年的消費維持相同甚至更高水平有信心。79%「精享族」的日常生活高度依賴網路,他們有 76% 會每天利用網路搜尋資訊、52% 每天會上 YouTube 數次、甚至有 56% 表示會為了獲取自己想要的資訊主動上 YouTube 觀看影音。

一般網友和「精享族」都傾向購買前上網先搜尋、研究產品
台灣消費者對網路依賴度提高也推升網路購物需求。根據 2015 年《消費者洞察報告》,台灣有多達 68% 網友在購買前會先透過網路第一次接觸到產品;69% 台灣網友購物前透過搜尋引擎查資料,是最主要的網路購物資訊來源。而「精享族」在網路上參與和分享的動力又更高。根據《台灣數位消費者研究報告》,高達 75% 的「精享族」在購物前會先透過數位管道做功課,約 66% 的「精享族」花費在數位平台的時間多於實體店面。另外,「精享族」在看完 YouTube 影片後,有 68% 會查看相關網站與資訊、67% 會前往實體店面,更有 64% 會實際購買產品,可見 YouTube 已是有效驅動「精享族」展開行動的重要平台。
新世代行銷:用資料分析找到具備「意圖」的消費者,品牌商機不漏網
隨著消費者越來越容易在網路上取得資訊,且網路資訊量日益龐大,掌握需求更趨多元和個人化的消費者,成為今日品牌主的全新課題。Google 長期透過旗下全方位的數位廣告服務與解決方案,讓品牌主能利用自身所擁有的第一方資料(如:購買紀錄、官網造訪、客戶管理關係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加上 Google 每月擁有超過 10 億全球活躍用戶的高觸及率平台資源(如:Google 搜尋資訊、YouTube 影音觀賞紀錄、Google Play 商店的應用程式下載紀錄),更可挹注品牌主具參考價值的運算數據,鎖定高價值的消費族群、提升廣告投放效率。
Google 可透過程序化購買(Programmatic)協助品牌主透過以下方式連結正確的消費者、挖掘他們的即時需求:
- 掌握消費者的「熱情」(Passion):Google 可透過分析消費者的數位足跡,真正掌握消費者所熱愛的事物或主題,進而使品牌鎖定對特定項目有興趣的消費者,也更有機會產生共鳴。
- 抓住消費者的「購物意圖」(Intent):透過分析消費者的網路行為可再進一步區分出使用者僅是好奇、喜歡某項產品,或是擁有真正的購物需求。當廣告主的目標是刺激銷售業績時,就可以透過正確的數位工具與策略,精準出現在這些有購物意圖消費者的面前、影響他們的消費行為。
- 善加運用既有顧客資訊進行「個人化」(Personalization):運用已經掌握的顧客資料以精確地在網路各平台和忠實顧客進行互動、傳遞客製化訊息、甚至透過類比資料掌握相似背景的目標族群。

Google 持續在台灣推動最新的行銷觀念以協助品牌主精準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