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來幫忙,台灣專家讓學漢字變簡單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6 月 07 日 18:30 | 分類 Big Data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大數據來幫忙,台灣專家讓學漢字變簡單


漢字公認是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之一。台灣電腦專家廖文豪本著對漢字的興趣,運用大數據追本溯源並建構漢字符號系統,希望以「漢字樹」系列書籍突破漢字難學的困境。

「漢字演變暨『漢字樹』出版學術研討會」今天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舉行。曾任國立台北商業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圖書館館長的廖文豪與多名中國漢字研究專家探討相關議題。

廖文豪指出,漢字原來是用圖像表達,但戰國時代以後「被分屍變造」,失去自己的形體與故事。漢字雖然壽命最長、使用人口最多,但只能一筆一畫學起、又有 1 千多個符號,最大劣勢就是難學。

他發揮電腦專長,已在 8 本「漢字樹」中建立 3 千多個常用漢字的圖像符號系統。這套系統拆解漢字並圖像化,仿效甲骨文保留歷史記憶的精神,以「圖像字」方便外國人理解涵義,最後加註音標,形、音、義一次解決。

例如「昔」字,上水下日,就是表達古代洪水氾濫。廖文豪認為,「圖像字」還原漢字符號意義並有系統性結構,降低漢字學習門檻,能成為外國人認識中華文化的入口。

中共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趙功德表示,「漢字樹」有列出繁簡字形對照,說明兩岸對繁簡字都很重視。但如何解決繁簡字「一字二形」現象、統一漢字字形,是兩岸文字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中國作家高曉岩則指出,簡體字本質是中共要消滅漢字,簡化後面目全非,「非常可怕」、「就是殘體字」。他說,繁簡字無法共存,因為每個繁體字都有存在理由,無法傳遞古漢字訊息的簡體字就沒有存在理由。

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林連通認為,這套著作是解決漢字難學問題的「金鑰匙」。但建議適當增加造字法、字義分析以及不同學術觀點,也可增添總檢索、體例索引,以利讀者查閱。

(作者:尹俊傑;首圖來源:Flickr/Remi Tu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