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被套牢了嗎?Amazon Drive 取消無限儲存空間方案,一堆網友的檔案不知怎麼救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6 月 11 日 14:20 | 分類 儲存設備 , 雲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你也被套牢了嗎?Amazon Drive 取消無限儲存空間方案,一堆網友的檔案不知怎麼救


2014 年左右,當時可說是雲端空間的美好年代,各家公司紛紛推出免費以及付費的各種好康,Google、Amazon 的雲端空間主打照片上傳無限制,讓很多使用者趨之若鶩。正風起雲湧的中國免費雲端硬碟則一再加碼,照片免費上傳是基本,容量一加再加,其中最極致的當然就是百度的 2TB 免費空間,以及 360 推出超猛的 36TB 免費空間。

不過,後來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就在大家把自己私藏的謎片紛紛上傳到這些中國雲端後,中國官方幾紙掃黃令下來,不但謎片沒了,且中國各家雲端空間廠商也一個一個收起來,簡直就像這些從不存在。最後,也只剩一家百度雲端空間還活著。但就連唯一的一家,也在今年 6 月開始實名驗證,雖然你的雲端空間檔案還在,但手機號碼沒法通過驗證的人,就只能對自己的百度雲端空間遙望嘆息。

這樣一折騰,所有人都已被中國這些廠商「養套殺」三部曲給訓練到怕了。問題是,你珍藏的檔案要放哪?

去買個外接硬碟來放當然是一招,但是很多人發現外接硬碟用個三五年,有可能因被踢到或是保存不當,硬碟掛掉,如果資料重要其實一樣有風險。相對來說,放在雲端空間其實還是比較安全。既然中國雲端空間容易因政策消失,那麼回歸美國雲端空間或許不錯。如果資料量大,付點錢也可以接受。

就在 2015 年,Amazon 推出一個驚天動地的服務叫「無限內容儲存方案」(Unlimited Everything Plan),只要一年付 60 美元,儲存容量毫無限制。這個價格就算現在看起來也太殺,當時 Google、Dropbox 的 1TB 雲端空間也要 100 美元以上,iCloud 更要 200 美元以上。當時只要 60 美元你就可以愛上傳什麼就上傳什麼。更重要的是,沒有人會審查你放在上面的內容。

因此,中國雲端空間紛紛退下後,有些人(好啦,其實就是小編我本人)就把自己辛苦上傳到中國雲端空間的資料搶救下來,然後轉投 Amazon 的無限儲存方案。雖然要花一點錢,但當時大家都認為值得,雖然 Amazon 雲端空間的 App 應用堪稱是各家雲端廠商中最難用的,WEB 管理介面也很不人性化,但是畢竟資料放 Amazon 一來安全、二來五年、十年之內看來也不大可能會倒閉,是一個當資料倉庫的好選擇。

不過現在事實證明,Amazon 也是「套養殺」好手。就這兩天,很多 Amazon 的用戶都發現電腦跳出一個新訊息,表示 Amazon 已停止 Unlimited Everything Plan 服務,建議使用者改用其他付費計畫。如果不切換,到 Unlimited Everything Plan 結束時,你的雲端檔案可能會消失。

既然這樣,他們建議切換的付費計畫又是多少錢呢?Amazo 恢復以量計價的收費方式,是以你使用的量多寡建議你。以小編為例,目前使用 1.9TB,因此亞馬遜的建議是約 120 美元(一年),比之前 60 美元多了一倍。

不過,2TB 的用量已經算少了,如果需求更大,費用大約是增加 1TB 每年 60 美元的幅度往上收。

當然,或許你會很不爽的想,Amazon 出爾反爾,那我換一家好了。不過,目前市面上的主流雲端比價起來,其實 Amazon 用 1TB 每年 60 美元的計費,已經算便宜了。

同樣是 1TB,以 Google Drive 來說每年要約100美元,而 Dropbox Plus 的價格也差不多,每年約 100 歐元。大概比較可比的是微軟 OneDrive,每年 69.99 美元,還包括 Office 365 一年期。

▲ Reddit 上這位網友分享的 1PB 成就,如果未來他要付費保存,大約一年要付 6 萬美元(雖然 Amazon 付費計畫只有列到 30TB,但相信他們會為這位網友破例的)。

所以,雖然對取消無限容量的服務不滿,但就算你想搬資料,恐怕也不知道要搬去哪裡。更重要的是,在經歷一連串中國雲端空間結束風波,過去兩年恐怕很多人每天電腦的工作就是不斷在雲端空間之間「搬家」,搬到現在,大概對廠商這種一再套養殺的策略也累了。最佳的解決之道,恐怕就是乖乖付錢了事。

不過,我想大多數的人的問題其實不是在「重要資料放在哪裡」這件事,而是每個人幾乎都得了一種收藏症,不斷在網路上挖各種東西收到自己的電腦,然後再把這些「珍藏」放在某個地方藏好,之後可能再也不會看一次。因此,想要徹底解決這種搬家無限輪迴,恐怕還是學會斷捨離,畢竟男人時候該學會瞭解,硬碟容量的大小並不代表自己的價值。

(本文由 T客邦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