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LINE 就是數位化?麥肯錫:台灣數位轉型只做一半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01 日 12:00 | 分類 科技政策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用 LINE 就是數位化?麥肯錫:台灣數位轉型只做一半


台灣數位化的程度,可能比你我想的還低落。麥肯錫 9 月 27 日發表「台灣刻不容緩的數位化課題」研究報告,首度針對台灣進行跨產業研究。報告指出,台灣若想擺脫經濟衰退、提高獲利成長,個人、企業、甚至是公部門,都必須加快數位轉型,否則將被淘汰。

「台灣過去 20 年來的成功,不一定能支持未來 20 年的成功,」麥肯錫資深董事林康雋(Jean Frederic Kuentz)表示。

根據麥肯錫的研究,過去 20 年台灣雖逐漸拉近與美國的生產力差距,但從 1997 年勞動人均 GDP 來看,美國為 8.2 萬美元、台灣為 3 萬美元、南韓為 2.9 萬美元,而 2015 年則變成美國 10.6 萬美元、台灣 4.5 萬美元、南韓 4.7 萬美元,台灣不僅生產力趨緩且逐漸喪失競爭力,也已被南韓超越。

且過去 10 年,台灣在全球的經濟利潤(註 1)佔比也從 5% 下降到 3%,下滑幅度達 40%。

麥肯錫指出,一國家的生產力成長率與數位化程度存在正相關,台灣產業之間的數位化發展程度不一,且明顯落後其他先進國家。

「台灣確實是在企業面有成長,但腳步需要加快,」麥肯錫資深董事魏世民(Bill Wiseman)說。

企業必須擁抱數位,高層則要改變心態

因此,台灣要想擺脫經濟衰退、獲利成長,關鍵有二:一是需擁抱數位化,特別是得先從三大產業著手:高科技、金融、公部門;二則是高層主管需改變心態。

例如,佔台灣 GDP 23% 的高科技產業為台灣的主導產業,勞動生產力卻都落後美、日、韓。且過去 10 年,台灣在全球高科技產業的經濟利潤(註 2)佔比從 3% 降至 1%,台灣高科技利潤成長僅近 1.3 倍,而美國與南韓都有 3~4 倍的成長。中國高科技業的經濟利潤在過去 10 年也快速成長,並且由負轉正,目前佔全球經濟利潤 3%。

麥肯錫認為,高科技製造業者需擁抱數位化,像是推動核心業務轉型,提升效率與生產力。例如其一是推動工業 4.0,以智慧生產方式可提升 30%~50% 的生產力。另外,在核心業務以外的領域,開發獲利性更高的新商業模式,也是一項做法。

根據麥肯錫的預測,若是數位轉型成功,台灣高科技產業將有機會提高 33 億至 54 億美元的利潤,而市值也可能新增 560 億至 690 億美元。

台灣公部門數位化,還只在半路上

麥肯錫台灣分公司總經理章錦華指出,2016 年台灣政府的數位化開銷,有 45% 投入改善內部作業與流程,政府公部門後台數位化在進行,但很多檯面上的作業還是以紙本為主,「我們其實數位化只在半路,還有很多要做,台灣公部門需進行全面數位轉型,」因此,擬定數位策略將是政府當務之急。

「除此之外,麥肯錫也指出,台灣許多企業並沒有把數位化當做優先進行的要務,只運用於改變流程而已。」

「台灣人認為,過去 20 年來很成功了,為什麼還要改變?」章錦華指出,傳統企業比較需要的是心態上的改變,大部分人不願意做這樣大的改變或賭注,我們都看台灣島內的事情,沒有看向國外──若台灣企業一直秉持這種心態,沒有更大的抱負和野心,去找出營運中的問題,那麼慢慢就會被淘汰。

推動轉型的 4 大要點

因此,麥肯錫建議,首先須制定支持整體企業策略的數位策略,找出價值所在;第二,台灣高階主管需要了解數位化,做為推動整體組織轉型的關鍵,需要擔任企業內部數位轉型的推手,以及掌握數位化的具體細節。

第三,吸引數位人才。從 Google 收購宏達電研發人才的案例來看,台灣人才其實是受到國際重視,建構好的工作環境與薪資條件也是必要。此外,推動數位轉型的人才通常不存在於既有組織裡面,應該向外尋找。

第四,建立適合數位發展的企業文化與容錯文化。唯有加快數位轉型,才有望提升台灣在世界的競爭優勢。

註 1:以營業經濟利潤而言,視國家採用 6.8%~12.9% 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
註 2:經濟利潤:以營業經濟利潤而言,視國家採用 8.4%~22.6% 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經濟利潤是指計入經濟活動風險、機會成本等隱性因子後的利潤,與會計利潤不同。

(本文由 天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