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報導,中國正為非匿蹤戰機,研發可逃避雷達探測的匿蹤材料。
《南華早報》英文版 25 日報導,如果成功,這種技術將可立即提升中國非匿蹤戰機的戰鬥力,讓戰機在戰鬥中擁有優勢。
據報導,這種技術涉及超材料利用,類似積體電路,是一幅微小結構的外層,電波照射到戰機表面後出現異常反彈,製造一種假象或是減少雷達的回波,以協助戰機達到匿蹤效果。
報導指出,江蘇南京大學一個專門研究毫米波的實驗室正在進行這項研究,並在瀋陽一處重要戰機生產基地測試。目前不清楚相關測試的具體實際場所,但中航工業的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在當地生產殲 11 和殲 15 戰機,都是非匿蹤戰機。
據說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也有類似研究,目的是為非匿蹤戰機覆蓋上一層可以躲避雷達的外罩,但至今還沒有報導提及美方廣泛應用這超材料技術。根據網路資料,目前中國已列裝的殲 20 為匿蹤戰機,另一款匿蹤戰機是仍在測試的殲 31。
先前有專家說,中國另一款戰機殲 10C 也有匿蹤功能;與殲 20 不同的是,這款戰機的匿蹤方法是吸收電波後,令電波無法產生回波。但專家上述分析尚待官方證實。至於中國其他三代戰機如殲 11、殲 15 和殲 16 等,都是非匿蹤機。
一般而言,超材料指的是具特殊性質的人造材料,為自然界所無;超材料擁有特別性質,比如讓光、電磁波改變固有性質。
(作者:張謙;首圖為殲 11,來源:By Defense Dept. photo by U.S. Air Force Staff Sgt. D. Myles Cullen (image Image description on www.defense.gov)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