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 iPad Pro 容易「變彎」?蘋果發文解說成因與評定標準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1 月 07 日 17:26 | 分類 Apple , iPad , 平板電腦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新版 iPad Pro 容易「變彎」?蘋果發文解說成因與評定標準


過去幾個月,除了 iPhone 銷量未達預期,蘋果在產品品質也遇到一些爭議,就是 2018 款 iPad Pro「變彎」問題。

這起「變彎」風波,最初源自於 YouTube 一支測試影片。名為 JerryRigEverything 的直播主經常用火烤、刀刮等極端手段來測試電子裝置的品質,去年 11 月,2018 款 iPad Pro 便被他徒手掰成兩半。

按照 JerryRigEverything 的說法,他覺得新款 iPad Pro 的外殼並沒有我們想的堅固,一方面是在沒有保護套的情況下,很容易留下刮痕,另一方面則會受外力影響出現彎曲。

當然也有用戶表示,這種測試對 iPad Pro 來說太極端,它就和槓桿原理一樣,只要你力氣夠大,受力點必然會出問題,市面大部分手機平板也都能扳成兩半。

▲ 一些 iPad Pro 從側面看就能看出輕微的彎曲現象。

但就算沒有外力影響,一些收到新 iPad Pro 的用戶也能看出「機身不太直」,比如國外 MacRumors 論壇就有幾個例子。

之後,蘋果官方向 The Verge 表示,一部分 iPad Pro 外殼確實會有輕微彎曲,但蘋果補充稱這是因為生產中,有個流程需將金屬和塑膠零件冷卻,便會出現很輕微的彎曲現象。

但蘋果認為這並不影響正常使用和性能,也不認為「這是缺陷」。

這籠統的表述,顯然無法讓廣大用戶滿意,之後更被不少人誤解為「是說我花錢買回來的平板,就算變彎了也是正常的?」之意。

隨著各種報導增多,蘋果不得不正式回應。

iPad Pro 採用的直板設計,確實會比以前的曲面結構更容易彎

1 月 5 日晚上,蘋果發了一篇名為《iPad Pro 一體成型外殼設計》文章,說明新款 iPad Pro 的製程技術。文中介紹,iPad Pro 採用依舊是常見的一體成型鋁合金製程,但機身更平整,也不再是以前偏圓潤的曲面。

之所以這麼設計,蘋果首席設計長強納生·艾夫(Jony Ive)去年接受採訪時曾提及原因。他認為這一代 iPad 可做得非常薄(新 iPad Pro 厚度只有 5.9 公厘,舊款為 6.1 公厘),所以不需要再靠曲面營造輕薄感了,所以直接做成平面也沒問題。

這種邊框過渡也對 iPad Pro 配件設計帶來影響,比如第二代 Apple Pencil 就不再是初代的全圓柱形,筆身有一側扁平,這讓它可直接靠磁吸吸附在邊框上。

除了調整邊緣過度結構,蘋果還採用新的注塑成型製程。LTE 版 iPad Pro 中,蘋果需將塑膠天線注入鋁合金外殼的凹槽,讓兩者更緊密結合。

等塑膠冷卻後,蘋果才會再 CNC 加工整個金屬殼體。這樣既能確保信號強度,也能滿足蘋果的一體化風格。

但新的平面造型和注塑製程也造成更高標準,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像前面展示那樣,新款 iPad Pro 在某些視角下顯得比以前「更彎」,從側面觀察時還會更明顯。

不過,怎樣才算超出合理範圍的「彎」?蘋果也給了量化指標,即新 iPad Pro 可達最高 400 微米的平整度,意味著即使有彎曲,最高和最低處之間相差也不會大於 0.4 公厘,這大概是 4 張紙的厚度。

蘋果認為,這個指標是目前蘋果在高精度生產製程的新標準。當然,如果 iPad Pro 的彎曲幅度超過 400 微米,那麼用戶就可尋求官方更換,或是走保修流程。

問題在於,對已購買新款 iPad Pro 的人來說,顯然不可能靠肉眼就看出裝置是否超過 400 微米的公差範圍,這最終還是得讓 Apple Store 門市人員確認。

身為用戶,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 iPad Pro 變彎,還是建議不要模仿測試影片手法,強行硬掰自己的裝置,或購買前就確認機身的平整度。

能「被掰彎」的蘋果裝置,iPhone 也曾發生

說起來,這已經是蘋果第二次遭遇到「產品變彎」的輿論爭議了。早在 2014 年,蘋果的 iPhone 6 和 iPhone 6 Plus 就傳出機身易彎的消息,源頭仍是「徒手掰彎 iPhone 6」的影片。

此外還有用戶抱怨,說自己屁股一坐,放在褲子口袋的 iPhone 6 就變成彎的了。由此引發的「彎曲門」(Bendgate),也成了社交網路的熱門話題。

之後,富比士文章稱,由於 iPhone 6 系列音量鍵採用新鏤空設計,削弱了鋁合金的堅固性,也成了機身最弱的部分。

但時任蘋果全球市場副總裁的 Phil Schiller 表示,這些掰彎的 iPhone 都是「很罕見」的。為此,蘋果還專門開放產品質檢中心供媒體參觀,專門展示 iPhone 的抗壓測試。

美國《消費者報告》也曾對彎曲問題做過實驗。他們發現,如果你想將 iPhone 6 掰彎,需要近 70 磅(31.8 公斤)的壓力,而將 iPhone 6 Plus 掰彎則需 90 磅(40.8 公斤),此時鋁合金機身會出現彎曲。

如果想讓它們徹底報廢,則需要 100 磅左右才能做到。

就結果來看,這個數據並沒有比當時主流的 Android 手機差太多,但對比更早的 iPhone 5s(可承受 130 磅壓力)來說,機身變薄的 iPhone 6 系列確實更容易「被掰彎」。

事實上蘋果很可能知道這情況。2018 年,《Motherboard》從 Touch Disease 訴訟案獲取一份蘋果內部測試文件,發現蘋果對當年 iPhone 6 的彎曲情況做了詳細記錄。iPhone 6 被掰彎的機率比 5s 高 3.2 倍,而 iPhone 6 Plus 更高達 7.2 倍。

新款 iPad Pro 可能也是因為變得更薄,才容易被掰彎,只能說蘋果選擇新製程和結構,就必須面對風險問題。

另一方面,裝置輕薄和耐用度,本身也很難兼得。想要照顧電池續航和內部零組件,一些智慧手機和平板裝置不得不選擇更厚的機身,那必然要犧牲握持感,也會有人吐槽重量。

但如果追求太薄,難免出現類似 iPad Pro 這樣容易「被掰彎」的情況,有些手機也很難保證電池續航。

所以,如何在厚度和重量間尋找恰到好處的平衡點,就是廠商設計產品時需要考慮的問題了。不過摺疊螢幕手機興起後,平面電子裝置都變成可彎摺形態,大概就不會再有人關心被掰彎的問題了,反正本來就是彎的嘛!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蘋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