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進」研究船科學首航將返航,擴展與他國合作調查機會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4 月 01 日 14:20 | 分類 市場動態 , 科技教育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勵進」研究船科學首航將返航,擴展與他國合作調查機會


科技部轄下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中心的「勵進研究船」(Legend)於 3 月 9 日自台南安平港出發,航向南海,進行為期 25 天的科學首航,將於明(4/2)日完成任務返回安平港。

勵進研究船於去年 5 月正式啟用,經過 10 個月船舶系統操控與科研探測作業的演練後,於 3 月 9 日正式執行科學首航任務。首航科研團隊由國研院海洋中心、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及海軍大氣海洋局共同組成,任務包括對南海海盆的形成與演化,與可能伴隨而來之大地震、海嘯等天然災害潛勢的深入了解,以及對西太平洋季節交換的大氣模式提供更多資訊。此次科學首航也希望能擴展台灣與南海周邊國家未來就南海科學議題共同合作調查的機會,促進共同開發南海的可能性。

進行地層震測與地形測繪  解開南海海盆形成的演化史

研究團隊利用勵進研究船所搭載的「長支距多頻道反射震測系統」,對南海海盆進行地層震測調查作業,探測海底的地質結構;並由所蒐集的震測資料中,判讀海洋地殼停止擴張的中洋脊、大規模海底山崩塌堆積物、熔岩流、甚至莫荷面(地殼與地函的分界面)等諸多精細地質構造,對於南海海盆為何會在 1,500 萬年前停止張裂的研究議題,提供前所未有的高品質科學數據。

▲ 佈放震測設備。

此外,裝置於勵進研究船船底的多音束水深測繪系統,也充分發揮其優異效能,藉由大面積的海床測繪,首次清晰描繪出南海中部高聳達 4,000 公尺高的「傳奇海山」,發現該海山伴有大區塊現代地層滑落而形成之碎屑堆積層的海底地貌及地質特徵,這不但對於了解南海海洋地殼之形成與演化機制有重大助益,對於研判南海未來可能因海底山脈崩塌而引發的海嘯,亦有幫助。這些探測結果皆與國際上在南海周邊發現的海嘯堆積層吻合。

氣象探空儀施放  獲得南海海盆實際大氣剖面

▲ 施放探空氣球。

除了南海地殼構造演化之科學議題外,在大氣領域上,南海是印度洋季風和東亞季風的交會處,於亞洲地區的氣候變化上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台灣的大氣科學研究團隊於相距超過 1,000 公里的東沙島以及太平島,每日定時進行氣象無線電探空儀(Radiosonde)觀測作業;此次搭配勵進研究船科學首航,於航次作業期間,依照世界氣象組織 WMO 全球氣象觀測協議,在台灣時間每日 8 時與 20 時於東沙島、太平島與勵進研究船同步實施探空作業,並以抛棄式溫深儀來測量海裡不同深度處的溫度,取得海洋上層溫度剖面。這項精密聯合作業為大氣科學領域取得前所未有的南海海盆中心線海面以上至 20 公里高空的氣溫、濕度、氣壓、風速、風向,以及海面下 1,800 公尺水層溫度剖面近一個月之海空垂直剖面連續實際量測值。這些系統性蒐集的觀測資料對於南海海洋與大氣之間的交互作用研究極為珍貴,也有助於改進此區域氣象預報之精準度。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邊緣海,由東南亞各國包含台灣、菲律賓、印尼、汶萊、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和中國等國家所環繞。南海除了自然資源吸引各國注意外,其水文、地體構造和氣候條件等,更是許多科學家想深入了解的議題。勵進研究船南海首航帶回的豐富探測資料,可提供給學術界進行各種尖端研究,未來勵進研究船也將持續進行各種探測任務,以成為國內學術界認識台灣周邊海洋環境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