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恨加新仇,馬斯克嗆貝佐斯的背後是 30 多億人上網的大生意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4 月 15 日 14:30 | 分類 網路 , 網通設備 ,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舊恨加新仇,馬斯克嗆貝佐斯的背後是 30 多億人上網的大生意


舊恨又添新仇,矽谷鋼鐵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再次在 Twitter 嗆聲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兩位大老爭執的直接起因是名為 Kuiper 的寬頻衛星群。這條看起來重資產、高投入、長週期的賽道,早已聚集了比爾蓋茲、波音、三星、Google、Facebook 等大玩家。吸引他們的是讓全球 30 多億人上網的大生意。

2004 年後,身為國際富豪,Elon Musk 和 Jeff Bezos 可能再也無法友好會面了。

Elon Musk 志在探索火星,Jeff Bezos 想要太空旅行,但缺少基礎設施,兩人不得不在商業火箭的賽道狹路相逢。從此,從爭奪 NASA 訂單到技術人員,處處針鋒相對;從海上平台著陸火箭的專利歸屬,到誰的公司能使用甘迺迪太空中心的發射台,鬧得不可開交。

火箭舊恨未了,衛星群新仇又來。

就在 4 月,Bezos 宣布 Kuiper 衛星群計畫,計劃發射 3,236 顆低地球軌道衛星,以便為全球未被網路涵蓋或接收訊號較弱的區域提供高速、低延遲的寬頻服務,這意味著與 SpaceX 的衛星群 Starlink 直接競爭。

在高資金投入的賽道,Bezos 的錢多到你無法把他排除於競爭之外。Musk 直接在 Twitter 開罵,諷刺 Bezos 是「Copycat」抄襲狗。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嗆聲雖然未得到 Bezos 回應,但引來 Oneweb CEO Greg Wyler,畢竟 Greg Wyler 早已忿忿不平多年,一直覺得 2014 年 Musk 抄襲了 Oneweb 的主意,還直接在 Twitter 曬出 2014 年 Musk 的投資協議。

這門生意──衛星群通訊,還有更多難以忽略的有錢競爭對手,比如比爾蓋茲、波音、三星、Google、Facebook……畢竟這是一場關乎 30 多億人上網的生意。

根據聯合國消息顯示,到 2017 年底,全球尚有 39 億用戶無法上網。由於地球地貌的多樣和複雜性,這些地區可能無法建設網路基礎設施,這意味著必須透過衛星網路等新技術手段。

雖然目前衛星寬頻的產業規模相對較小,據摩根士丹利稱,2018 年營收將只有 40 億美元;但隨著網路規劃落實和消費者上網習慣改變,營收預計將達到很高水準,到 2024 年營收預計將增至 220 億美元,到 2029 年更增至 410 億美元。華爾街日報之前也曾估算 SpaceX 的衛星群 Starlink,認為到 2025 年用戶將超過 4,000 萬,收入可達 300 億美元。

O3b 營收佳催生更多衛星計畫

最早將這個想法付諸實踐的是一家名為 O3b 的公司,2007 年由多家大型公司和銀行建立,致力於為世界資訊落後的地區(主要是非洲、亞洲和南美等)的「其他 30 億人」提供高速通訊連接,得到 SES 、Google 等大公司支持,並最終於 2010 年底獲得組網所需大部分資金,選擇泰雷茲‧阿萊尼亞太空公司(TAS)研發第一代衛星,2013 年開始發射部署,目前已基本完成組網,可服務南北緯 62 度以內的客戶。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成功投入商業營運的中地球軌道(MEO)衛星通訊系統。值得一提的是,常年在 Twitter 對抗 Musk 的 Greg Wyler,正是 O3b 計畫負責人。

雖然 O3b 最初一直備受市場質疑。但 2014 年提供商業服務,僅用半年就獲得 1 億美元營收,比預期短半年。隨後,以 5 億美元的價格被 Google 收購,3 年後再次以 10 億美元被 SES 收購。

O3b 的營收進展,也催生更多衛星群。但與 O3b 做中軌衛星群不同,新一代衛星群多是低軌,其中包括 Greg Wyler 的新計畫 OneWeb。

因為 Google 對之前規劃的 1,600 顆衛星組成的衛星群信心不足,Greg Wyler 離職,創辦 WorldVu 衛星公司,也就是後來的 OneWeb。今年 2 月底,OneWeb 旗下首批 6 顆衛星搭載從法屬圭亞那發射的聯盟號火箭升空,正式開始組網。最早,OneWeb 規劃了 648 顆衛星和 234 顆備份衛星等第一代衛星群,總數量達 882 顆。2017 年提出追加 2,000 顆衛星的計畫。之後因單衛星能力提升,希望控制在 1,500 顆衛星以內。

身為商業航太領域的知名公司之一,OneWeb 的發展之路也是一波三折:從成立起至今 CEO 已換了 3 任,第四任 CEO Adrian Steckel 於 2018 年 9 月走馬上任;單顆衛星製造成本比預估翻倍(原計劃一顆衛星 50 萬美元,後傳言稱達到一顆衛星 100 萬美元),據說資金已出現缺口;雖然已籌集超過 20 億美元資金,但目前新融資進展並不明確;原計劃的發射時間不斷跳票,直到今年 2 月底才邁出第一步……這也使外界對這家公司是否最終能完成衛星群組網、提供全球一張通訊網有或多或少的質疑。

不過,好在目前一切似乎步入正軌。去年 12 月底,OneWeb 的創始人兼董事長 Greg Wyler 表示,除非遇到巨大的經濟波動或金融危機,否則 2020 年開始正式服務已大致確定。

雖然當前 OneWeb 股東聚集了軟銀、高通、空中巴士、維珍集團、可口可樂、Maxar Technologies、休斯通訊及 Intelsat 等有錢的「金主」,並在之前獲得了超過 20 億美的投資,但因為賽道競爭激烈,外界對其之成功仍有諸多質疑。

不算這次引發嗆聲的貝佐斯和旗下 Blue Origin 的 Kuiper 衛星群寬頻計畫,這賽道已聚集了波音、三星、SpaceX 等重量級玩家。

受 OneWeb 高歌猛進影響,Elon Musk 旗下 SpaceX 於 2015 年 1 月提出了做衛星寬頻網路「Starlink」規劃。這也讓曾與 Musk 洽談 OneWeb 投資與合作的 Greg Wyler 忿忿不平,認為 Musk 偷了他的創意。事實上,2014 年 11 月,Musk 也確公布過雙方合作計畫。去年,Starlink 搶先發射了試驗衛星。

美國最強大的航空航太製造巨頭之一,波音也試水衛星營運服務業,提出部署總計 2,956 顆衛星群的計畫,並於 2017 年向 FCC 提出 V 頻段低軌衛星群營運申請。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則是三星,提出 4,600 顆衛星群計畫。身為全球最重要的手機廠商、零組件廠商,三星有天然供應鏈、通路、品牌方面的優勢。

其實,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茲、Facebook 也曾參與。1990 年代初曾資助 Teledesic 公司的低軌衛星群(目標是耗資 90 億美元構建衛星群)。最終,Teledesic 在 1998 年製造並發射了一顆測試衛星,於 2003 年正式終止計畫。雖然 2015 年 Facebook 被曝光放棄衛星網路接入計畫,但 2018 年又被曝光正在開發一顆名為 Athena 的衛星,並於 2019 年 2 月被曝光了雷射通訊方面的新進展。

資金需求巨大

Starlink、Kuiper 之所以讓友商緊張,一大原因則是這實在是一條資金需求巨大的賽道。

根據《詹氏防務週刊》報導,O3b 前 12 顆衛星的研製和發射總成本約為 12 億美元,因此 O3b 公司於 2015 年再次融資 4.6 億美元用於購買 8 顆衛星,計劃將第一代衛星群計畫擴展至 20 顆衛星。而接受《商業周刊》採訪時,Musk 稱 Starlik 這項計畫需要約 100 億美元資金。雖然暫不知道 Bezos 原為 Kuiper 投資的金額,但之前他曾表示每年投資 10 億美元給他的火箭公司 Blue Origin。

競爭激烈的另一面,是商業前景的暫不明朗。

放眼到當下,「另外 30 億人」人群付費能力有限,是否能直接或者間接成為這些衛星群的客戶還很難說,反而是軍工、政府應急、船舶、航運、工程機械等大規模玩家才是真正客戶。消費級產品和服務、高性價比都是最具有殺傷力的行銷手段。當前低軌衛星群中,最為成功的是銥星、軌道通訊、Globalstar,2018 年 3 家公司的營收分別為 5.23 億美元、2.76 億美元、1.3 億美元。

普遍的觀點認為,低價是商業航太的關鍵,價格降低就有助於打開市場。當前銥星、軌道通信、Globalstar 3 家公司提供的服務價格仍然昂貴。近期,澳洲公司 Fleet Space 發生烏龍事件,服務成本降到每月 2 美元,在 24 小時內就獲得 100 萬註冊用戶。

其實,競爭而非壟斷,才是低價的有力手段。過去數年,競爭已經成為「推動火箭發展的燃料」。如《下一站 火星:馬斯克,貝佐斯與太空爭奪戰》的作者克里斯蒂安‧達文波特所說,在上個世紀,因為競爭,美國人把太空人送上太空;最近十年,因為 SpaceX 和 Blue Origin 的競爭,美國火箭發射價格大跳水。

現在,同樣的事情,或許正發生在衛星群計畫領域……

(本文由 36Kr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