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出「我們與憂鬱症的距離」,仁寶砸 6 千萬元投資宏智生醫新創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4 月 19 日 8:15 | 分類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測量出「我們與憂鬱症的距離」,仁寶砸 6 千萬元投資宏智生醫新創


思覺失調、憂鬱症,精神疾病已非《派特的幸福劇本》、《我們與惡的距離》戲劇中才看得見,根據健康署統計,台灣潛在憂鬱症患者超過 200 萬人,其中很多人根本無病識感,如何判斷憂鬱症程度或給藥治療後的效果,除醫生主觀診察,其實可以利用 AI 做更客觀輔助診斷。

看中智慧醫療的商機,仁寶利用自身 IT 技術優勢,結合台灣醫療環境與醫療器材研發人才,宣布第一次投資學界團隊新創「台北科技大學副研發長劉益宏率領的研究團隊」,投資 6,000 萬元成立宏智生醫科技,持股 70%。

▲ 仁寶總經理翁宗斌(右)與北科大校長王錫福(左)舉行合作記者會。

仁寶首度投資學術新創

仁寶總經理翁宗斌將任宏智生醫董事長,他 18 日出席記者會表示,「我們跟很多學校合作,但直接跟學術單位合作,投資團隊成立新創公司是第一次!」仁寶未來將扮演策略投資人,除投資也會提供產品製造資源,並給予市場行銷協助。

翁宗斌說,憂鬱症在國內外都有快速升高趨勢,根據健康署統計,潛在憂鬱症患者 200 萬人,但有病識感者很少,醫生也很難判斷憂鬱症到底有多嚴重,給藥到底有效還是沒有效。

這次宏智生醫用腦波訊號來解決問題,以人工智慧診斷技術為中心,打造憂鬱症電腦輔助診斷演算系統,目前已經在國內外尖端醫學中心如台大及哈佛得到臨床實證,電腦判別準確率超過 80% 以上,期望切入輔助診斷篩選市場。

翁宗斌說,期望結合腦波訊號偵測及人工智慧科學,在一年半內開發出憂鬱症診斷輔助評估系統,2021 年產品上市後,可以幫助專業醫生,對病患有所幫助。除了憂鬱症,睡眠問題將是仁寶鎖定的另一個疾病。

憂鬱症全球上看 3 億人

北科大校長王錫福表示,智慧醫療在全球掀起大風潮,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憂鬱症患者約 3 億人,科技顧問機構 Accenture 預估,202 6年前,健康照護產業中導入 AI,預估可以幫美國節省 1 年 1,500 億美元支出,台灣也將進入高齡社會,健康照護更重要,希望這次合作對台灣智慧醫療有很重要成果。

▲ 宏智生醫利用 AI 將腦波收集分析後回傳診斷結果。

王錫福說,智慧診斷要靠感測器,這正是台北科技大學除能源科技外另一個強項。

他表示,台北科技大學利用腦波與人工智慧診斷技術深耕多年,選擇憂鬱症為研究對象,除這是人類健康頭號威脅,市場很大,也是因為過去醫生透過問診,患者必須要有病徵,且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確診,現在可縮短時間,且發現早期憂鬱症,對早療有幫助,下階段會對阿茲海默失智症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腦波診斷系統進行開發。

我們跟憂鬱症的距離有多遠?

榮總老年精神科醫師蔡佳芬也受邀站台分享實務界經驗。面對精神疾病常被污名化,她指出,現在精神醫學尤其腦醫學,還有很多模糊或需要突破的地方,思覺失調率盛行率 1%,但憂鬱症更高,甚至有研究說,每個人終生盛行率至少一次,換言之:我們跟憂鬱症的距離有多遠?

蔡佳芬說,雖然精神科醫生是未來 AI 最無法取代的職業 TOP10 之一,但精神科醫生仍希望 AI 輔助「診斷」,尤其現在憂鬱症自殺裡面很多是高齡人口,AI 未來下一個任務是如何協助醫生「決策」,像是病患會問何時停藥,以及醫生決定病人能停藥,但病人還是很擔心,所以未來除醫生主觀決策外,還可以有 AI 做客觀輔助決策。

▲ 仁寶物聯網事業開發處協理范瑋益表示,仁寶投資宏智生醫負責醫療部署的落地最後一里路。

宏智生醫董事劉益宏分享,由於憂鬱症是大腦前額皮質區決策人類情緒調控與學習的系統變化,所以憂鬱症患者無法靠自己克服,而憂鬱症最大症狀是記憶力衰退,因此若大腦結構異常,且電位(腦波)異常,就可以利用演算法「在大海中找出小小漣漪」。

宏智生醫將於一年半內,於北區 3 家醫學中心再做一次驗證,劉益宏也坦言,整套系統包含電極帽及腦波儀,用到的硬體小,演算法部分申請專利不多,因為不願意完整揭露,電極帽收集用戶的腦波後會上雲端演算法演算後回傳,呈現評估結果,這套技術「目前國內外沒有競爭對手!」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