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蔡崇信半退,阿里巴巴重新布陣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6 月 19 日 8:30 | 分類 中國觀察 , 社群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軍師蔡崇信半退,阿里巴巴重新布陣


馬雲去年 9 月宣布一年後將從董事局主席退下,陪伴他 20 年的老夥計、阿里巴巴集團副主席蔡崇信也逐漸淡出阿里巴巴的日常業務。

6 月 18 日,阿里巴巴發布新一輪組織升級通知,集團 CFO 武衛兼任集團戰略投資部負責人,原集團戰略投資部負責人蔡崇信會繼續協助武衛。阿里素有 CFO 做業務的傳統,武衛負責阿里戰投之後會有什麼變化也值得關注。

就像馬雲退休後的興趣是教育,在西方精英教育背景下成長的蔡崇信興趣更多在體育。過去 3 年,蔡崇信出售阿里股票、購買長曲棍球球隊、投資 NBA 籃網隊,還成立關心現代職業教育、青少年體育教育及教育脫貧的蔡崇信公益基金會。

有理由相信,蔡崇信將逐步卸掉阿里巴巴集團的工作,更多精力將分給公益和體育這類「課餘活動」。

藉著蔡崇信半退當口,以「擁抱變化」為企業文化的阿里巴巴隨即宣布幾項最新業務調整。

  1. 重組創新業務事業群,由朱順炎擔任總裁,負責 UC 及旗下行動創新業務、天貓精靈、阿里文學、阿里音樂。
  2. 樊路遠擔任阿里大文娛事業群總裁,負責優酷、阿里影業、大麥、互動娛樂。
  3. 集團 CFO 武衛 Maggie Wu 兼任集團戰略投資部負責人,向張勇匯報。
  4. 盒馬升級為獨立事業群,侯毅繼續擔任盒馬總裁,向張勇匯報。
  5. 釘釘進入雲端智慧事業群,陳航向集團 CTO 兼雲端智慧事業群總裁張建鋒匯報。

大文娛明確「一號位」,創新業務推天貓精靈

此次調整,用阿里文娛內部人士的說法,即明確「一號位」。

阿里巴巴大文娛板塊拆分重組,原來阿里大文娛架構的音樂、文學、UC 資訊串流業務單獨劃分至創新業務事業群,由之前的班委、UC 老臣朱順炎掛帥。而另一位班委樊路遠也終於名正言順,不再頂著輪值總裁頭銜,而是全面負責優酷、阿里影業、大麥、互動娛樂組成的大文娛事業群。

2018 年 12 月,原阿里大文娛輪值總裁楊偉東突然因經濟問題被查。半年來,阿里大文娛一直對外釋放大文娛從管理到業務都將除舊革新的信號,在對外形像,阿里影業和優酷是宣傳重點。

從業務合作來看,在音樂、文學等垂直領域,騰訊系閱文、騰訊音樂的第一地位幾乎不可撼動。將文學、音樂從成熟的大文娛版塊「割肉」,歸入創新業務版塊,能讓大文娛的業績更好看。更主要的是,文學、音樂可以跟主打智慧音箱的天貓精靈協同。

既然已經錯失智慧手機這個進入點,透過車載、家居等新的場景,抓住智慧音箱這快速增長的硬體進入點,對阿里音樂、阿里文學來說可能是從谷底反彈的唯一機會。

天貓精靈也面臨另一個強勁對手,智慧音箱市場份額正在被後進者百度逐步趕超。據 IDC 6 月發表的《IDC 中國智慧家居設備市場季度追蹤報告》顯示,百度智慧音箱產品一季出貨量為 340 萬台,與阿里巴巴並列中國第一。

這次宣布重組之前,總裁朱順炎已負責一段時間的創新業務,其中在印度市場的短片應用 VMate 便是由創業業務孵化投資。此次調整可看出,樊路遠將更著力在長影片、電影等重度業務,朱順炎的焦點則在資訊串流、短片等更短更快的創新內容平台,且海外業務將是重點。

已落後的阿里大文娛需要明確的領導,集中調動資源,確保不再落後更多,而創新業務事業部則需要圍繞天貓精靈建立場景,抓住資訊串流、短片之後新的機會。

長片要高投入、重內容,短片更講求效率創新,邏輯有很大不同。這兩方面阿里大文娛都需要迎頭趕上,分開負責也許是最好的方式。

盒馬成建制

盒馬終於有名分了。

此輪調整宣布盒馬升級為獨立事業群,侯毅也得到「盒馬事業群總裁」一職。盒馬創立以來就獨立營運,負責人侯毅直接向集團 CEO 張勇匯報。

明確盒馬和侯毅的地位,一方面是為了整合零散的生鮮業務,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讓盒馬更納入阿里體系。

阿里曾孵化多個生鮮業態,包括盒馬鮮生、喵鮮生、天貓超市生鮮頻道、易果生鮮(3 次投資)等,但卻沒有明確的生鮮事業群。身為新零售的排頭兵,生鮮業務一直是電商改造調整的重點。這是由於部分生鮮業務發展並不順利,至今沒有好商業模式可以模仿,盒馬想要透過整合多項生鮮業務,探索新商業模式。

2018 年 12 月 24 日阿里表示,生鮮業務將圍繞新零售戰略升級調整,主要包括:盒馬與易果供應鏈融合,盒馬接手營運貓超生鮮業務,推動易果與大潤發、貓超生鮮、餓了麼等阿里生態內新零售、新餐飲供應鏈合作。但半年過去,盒馬並未針對天貓超市生鮮業務制定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這意味著,生鮮業務的整合還無法結束。

可以看到,彼時盒馬就已成為生鮮業務調整的主角。此時盒馬有獨立事業群的名分,事業群具備整合別的業務線的資格,這令盒馬接下來整合生鮮業務師出有名。

跳出具體的生鮮業務,從集團層面考量,此番調整也是為了令盒馬更納入阿里體系,與其他業務融合。實際上,無論 2018 年底的生鮮業務整合,還是與餓了麼、大潤發等新零售配送、門市改造合作都表明,盒馬與阿里體系其他業務融合早已開始。

2018 年,盒馬交出的成績單包括 140 億元年 GMV、150 家門市,部分成熟門市日銷 80 萬元。

進入創立第 4 年,在光鮮成績單的背後,負重前行的盒馬實際已顯露疲態。今年 4 月 1 日,與大潤發合作的盒小馬蘇州文體店停止營業;4 月 30 日,盒​​馬鮮生宣布崑山新城吾悅廣場店停止營業。

盒馬已從孵化項目升級為獨立事業群,這意味著從捨命狂奔切換到一邊增長一邊調整的狀態。

阿里統一 To B 視窗

阿里巴巴本次組織調整,以阿里雲、釘釘為代表的阿里 To B 業務再次整合。公開信中,張勇宣布將釘釘併入雲端智慧事業群,釘釘 CEO 陳航向阿里雲智慧事業群總裁張建鋒匯報。

與侯毅的盒馬相似,陳航的釘釘也一直為獨立業務於阿里集團之外,這與阿里對釘釘的保護有關。

相較 To C 市場,To B 的產品模型與市場教育有更特殊的週期。為了扶持釘釘,阿里在釘釘前期推廣時保持「市場預算無上限」;同時讓無招與團隊搬進杭州湖畔花園(阿里巴巴和淘寶網誕生的地方)封閉研發產品。

阿里對釘釘自然不會白白投入。從商業模式看,免費的釘釘雖然無法透過軟體帶來營收,但釘釘是阿里巴巴推崇的中台戰略重要一環。

這也是此次釘釘合併至阿里雲的重要緣由。根據釘釘公布的最新數據,平台有超過 700 萬家企業組織,超過 1 億用戶數──這足以成為阿里巴巴 To B 生意中的重要輸出窗口。

去年 9 月,張勇首次將阿里的商業價值定義為「阿里商業作業系統」。系統中,阿里雲承擔底層技術與系統基礎角色,如今來看,釘釘將承擔上層企業應用角色。

有意思的是,今年 3 月阿里雲劃分業務邊界,即「不做 SaaS」與「被整合」。如今納入釘釘,兩方分工更明確:應用層的業務順勢交由釘釘與 ISV 體系,阿里雲則專注底層計算資源與中層數據和演算法模型。

今年初,主打企業協作應用的 Teambition 被阿里巴巴收購。據了解,主導此次收購的正是阿里雲,這相當於阿里雲之後不再做 SaaS,但可將這類應用級業務透過孵化、收購等方式交由釘釘完成。

之前阿里雲與釘釘在聯合推廣有一定利益規格難題:雖然釘釘用戶量大,但由於軟體免費,阿里雲銷售時無法以業績目標為考核;也因為免費,釘釘團隊在接企業客戶時無法直接搭售阿里雲,以免對方有「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不適感。

整合過後,阿里雲與釘釘勢必會在獲客、銷售、實施等層面更多聯動,有助於阿里巴巴統一 To B 客戶輸出窗口。

(本文由 36Kr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阿里巴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