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蘋果發力軟體服務,App Store 的重要性就更突顯了。從 2008 年至今,App Store 應用軟體數量超過 200 萬款,下載量超過 1,700 億,用戶在此花的錢超過 1,300 億美元。
大量新應用軟體出現 App Store 同時,還有不少應用軟體無法上線。據蘋果透露,提交蘋果的應用軟體或更新有 40% 會被拒絕。
決定這些 App 是否能在 App Store 下載的,是蘋果叫「應用軟體審查」(App Review)團隊,由蘋果行銷總監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領導。
最近,CNBC 採訪內部多位知情人士,揭開 App Store 審核團隊更多內幕。
300 人的團隊,怎麼審核 200 多萬個 App?
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應用軟體審查」團隊共 300 多人,工作地點設在加州森尼韋爾兩間辦公室,而不是 Apple Park 和老總部 Infinite Loop。
雖然這些員工不在蘋果總部工作,但和 Facebook 等科技公司的內容審查團隊不同,並非第三方外包團隊,而是直接由蘋果管理,按小時計酬、佩戴員工徽章、享受蘋果的醫療保健等福利。
其實蘋果應用軟體審核團隊一直存在,隨著 App Store 應用軟體數量增長,團隊也跟著擴增。App Store 審核前負責人菲利普‧休梅克(Phillip Shoemaker)不久前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最初蘋果只有 3 名審核員,負責審查所有應用軟體。
但這不代表現在蘋果「應用軟體審查」團隊的工作更輕鬆,畢竟 2008 年 App Store 剛推出時只有 500 款應用軟體,現在已經超過 200 萬款。
▲ 賈伯斯在 2008 年 WWDC 大會發表了 App Store。(Source:Cult of Mac)
據 Shoemaker 透露,菲爾‧席勒堅持人工檢查所有應用軟體,而不是全面使用自動化工具審查。
據稱「應用軟體審查」團隊會在一間會議室工作,審查人員通常會用 iPad 測試提交的應用軟體,即便是只為 iPhone 開發的應用軟體。
據 CNBC 報導,每個審查人員每天需完成 50~100 款應用軟體審核,每款應用軟體審查時間一般只有幾分鐘,蘋果會透過一款叫 Watchtower 的軟體追蹤每小時審查的應用軟體數量。
一開始審查人員都只審核 iPhone 應用軟體,不過累積一定經驗後,會逐漸開始審查應用軟體內購、訂閱、 Apple Watch 和 Apple TV 的應用軟體。
此外,為了非英語國家的 App ,蘋果「應用軟體審查」部門還有分成專門負責不同語言的團隊,據蘋果透露,這些審查人員熟悉 81 種語言。
不過這可能只是美國本土的情況,中國區的審核情況不得而知,之前有消息稱中國區審核也在美國,不過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最近在上海和愛爾蘭科克開設了新的「應用軟體審查」分部。
被拒絕的應用軟體
蘋果表示,提交 App Store 的新應用軟體或更新,有 40% 會被拒絕,之中很多應用軟體進行一些小改動後就能通過,但也有一部分應用軟體依舊被拒於門外。
雖然所有審查人員都是根據蘋果 App Store 指南,決定一款應用軟體是否上線,但也有難以抉擇的時候,對有爭議的應用軟體,就會交由執行審查委員會(Executive Review Board)決定。
(Source:Unsplash)
開發者 App 遭拒後,也可向執行審查委員會發起申訴,要求推翻之前的審核結果,而一些審核人員還可能會受到開發者威脅性的回覆。
如果經過申訴後仍然被拒絕,那麼蘋果通常需要打電話給這些開發者解釋原因,每週這樣的電話大概會打 1,000 次。這些通電對一些審查人員來說也是煎熬,App Store 審核前負責人菲利普‧休梅克表示:
這可能會斷了某些開發者的經濟來源,每次打電話都會讓我十分難過。
但顯然不是所有被拒絕的開發者都值得憐憫,大多數被拒絕的原因都相似,基本上離不開詐欺、Bug 和侵犯隱私,以及涉及情色內容。據知情人士透露,很多被拒絕的應用軟體都與中國叫 PK10 的網路賭博騙局有關。
儘管 App Store 審核一向以嚴格著稱,但也難免有漏網之魚,比如防不勝防的誘騙內購。不過比起 App Store 早年效率低下、標準模糊的審核,現在已經有規範了。
知乎有一個故事,一位開發者曾提交歐洲盃賽程的應用軟體,包含查看賽程、設定鬧鐘看球、動態賽事推送等特性,結果未能通過 App Store 審核,被拒的理由居然是「不夠有用」、「不夠娛樂」和「難以吸引用戶」。
這樣的事現在基本上不會再發生,但蘋果「應用軟體審查」部門依舊一邊被開發者抱怨,同時又讓不小心下載到詐欺類應用軟體的用戶不滿,就像蘋果高級工程師 Mike Lee 所說:「吃力不討好。」
爭議:蘋果跟外部開發者的關係變了
目前 App Store 已是全球收入最高的應用軟體商店,收入超過 Google Play 近一倍,同時蘋果也開發不少 App,蘋果既是 App Store 規則制定者,同時也是不少開發者的競爭者。
菲利普‧休梅克曾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提到,蘋果自家應用軟體與外部開發者的應用軟體競爭與日俱增。
隨著蘋果不斷涉足競爭依舊十分激烈的領域,蘋果與開發者之間難免會產生衝突,我十分擔憂這種競爭關係。
這種衝突的具體表現,就是最近 Spotify 向歐盟申訴,指控蘋果透過控制 App Store 導致競爭對手難以增加音樂服務訂閱用戶。
(Source:Flickr/downloadsource.fr CC BY 2.0)
Spotify 的投訴核心是蘋果向應用軟體內付費收取 30% 分成,這導致 Spotify 不得不將方案價格從 9.99 歐元提高到 12.99 歐元,但 Apple Music 隨後卻以 9.99 歐元上線。
為了回應歐盟的反壟斷調查,蘋果稍早上線新網頁,列舉一系列在 App Store 上線並取得成功,來自競爭對手的應用軟體。
近日蘋果又披露一項新消息,稱實際上不到 1% 的 Spotify 用戶向蘋果付費,且是按照 15% 費率支付。
隨著蘋果軟體服務成為下一階段的戰略重點,類似衝突還會出現,而 App Store「應用軟體審查」團隊的決定也更容易成為輿論焦點。
另一方面,從最近幾場蘋果發表會來看,會發現蘋果正把隱私保護當成宣傳重點,Google CEO 甚至暗示蘋果「蘋果要將隱私變成奢侈品」。
(Source:Chris Velazco)
蘋果當然不同意這說法,但不可否認的是,蘋果正把隱私保護和外觀、性能、拍照等常規賣點放到同等位置。
因此「應用軟體審查」團隊的作用將更重要,應用軟體審核的要求也必更高,這個幕後團隊的存在感或許會越來越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