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訊風波頻傳,有線電視盼打破僵局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16 日 10:00 | 分類 數位內容 , 網通設備 , 電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斷訊風波頻傳,有線電視盼打破僵局


一場恐在 10 月上演的斷訊風暴,是有線電視產業積病已久的警訊,但也可能成為打破產業僵局的契機。學者和業界都期盼,有線電視產業勿陷入低價惡性競爭的泥淖,共同把餅做大。

近期市場「斷訊」風波頻傳,繼去年民視與 TBC、今年 Eleven Sport 下架風波之後,另一場影響 22 個頻道、13 萬戶的斷訊風暴,恐在 10 月上演。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日前針對由北都與全國提出的調處案進行調處,卻因與大享、浩鳴、優視 3 家頻道代理商授權費依舊談不攏而破局,如果雙方未能在 9 月底前找到平衡點,10 月 1 日起,包括東森、緯來、衛視及 MOMO 親子台等 22 個頻道,恐都會在北都與全國 2 家有線電視系統下架,影響逾 13 萬用戶。

斷訊風暴頻傳,有線電視產業惡化警訊

2012 年,NCC 在有線電視經營區開放政策實施後,市場出現的爭議焦點,在新進業者對頻道授權條件的主張,與頻道代理商行之有年的商業慣例差距過大。

以北都、全國此案為例,頻道代理商希望以行政區用戶數 15%,也就是俗稱的 MG15 計算,但系統業者認為應以 MG10(行政區用戶數 10%)為計算基準;雙方僵持不下,而這也反映出有線電視產業目前用戶數與整體產值下滑、低價競爭導致惡性循環的現況。

NCC 統計顯示,今年首季全台有線電視收視戶 504.2 萬戶,普及率 57.6%,已連續 6 季下滑,業者估計在年底將跌破 500 萬用戶大關,未來恐面臨「剪線潮危機」。

台灣通訊學會理事長劉柏立對《中央社》記者表示,有線電視市場呈現數位匯流、多元競爭、成熟飽和等趨勢發展,目前國內有線電視市場雖已開放新進業者並允許跨區經營,整體仍以分區獨占為主流。

但不論是在任何營業地區,有線電視皆有來自 MOD 的競爭壓力,加上寬頻網路普及、OTT 視訊服務風行,可視為有線電視的鄰近市場,OTT 和 MOD 都成為有線電視替代性選項,形成剪線潮的背景。

跨區經營鯰魚變鯊魚,內容同質陷低價競爭

NCC 在 2012 年開放有線電視既有業者跨區經營,立意是盼導入新的市場機制,促進閱聽人權益。

但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胡元輝觀察,業者跨區後並未提供更優質服務激勵產業向上,反而削價奪取市占,導致既有業者也跟著陷入低價、惡性競爭的泥淖;產值縮水後,頻道業者能分到的權利金當然下滑,系統台與頻道商的關係更為緊張,最終反致收視閱聽人的權益受損。

有線電視現存殺價競爭歪風,先前市場已傳出,有業者為搶客戶,台北市部分區域出現年繳只要新台幣 1,800 元的優惠方案,資深產業人士感嘆,「這種價位完全賺不到錢」。

台灣有線寬頻協會(CBIT)理事長鄭俊卿期望,NCC 能鼓勵「破壞式技術、破壞式商業模式」的創新業者,帶動鯰魚效應,而不是用「破壞式價格」掀起競爭,導致惡性循環,「讓鯰魚變成鯊魚」。

劉柏立表示,肯定主管機關開放市場的本意良善,但由於有線電視的頻道缺乏差異化,內容同質性太高,從數位匯流的角度來看是「一灘死水」,新進業者也只能採取價格競爭,結果反而形成必然的寡占結構,對市場規模的擴大也無所貢獻。

斷訊非惡事,盼成打破僵局契機

回過頭來說,有線電視整體產值往下掉,導致系統台和頻道商對授權金「斤斤計較」。產業人士私下表示,雖有聲音主張,新進系統台業者若無主流頻道,將難以和其他對手競爭,但打個比方來說,「供應商生產了產品,和超商談不攏售價,難道還非得用不合理的價格上架銷售不可嗎?」

整體而言,產業人士認為,斷訊並非壞事,是回歸商業機制的體現,反映出產業低價競爭的不健康生態,也許還能成為打破僵局的契機,讓低價搶市的系統台不再受主管機關「不得斷訊」的潛規則庇蔭、停止惡性循環、把餅做大,才是業者和主管機關該思考的方向。

鄭俊卿也希望,NCC「尊重市場機制」,畢竟商業用戶和頻道是屬於商業協商機制,未來分組付費後,有線電視產業也是朝這個方向發展。

消費者管道多元,盼業界把餅做大

「該付給頻道代理商多少錢,就付吧,吃霸王餐是不對的」,針對斷訊議題,有網友在系統台粉絲專頁留下上述想法。業界觀察,消費者意識抬頭,並非一味追逐低價、卻抱怨頻道被斷訊,而是理解產業脈絡,盼系統台與頻道商達成協商,並一邊尋求其他替代方案。

在此背景下,有線電視業者更需要找到把收視戶留住的良方,「低價競爭是兩面刃,傷己也傷人」,市場人士分析,尋求內容差異化絕對比低價競爭長久,也能創造消費者與產業的雙贏。

「過去有線電視用戶是被動接收訊息」,劉柏立認為,現在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消費者習慣主動、多元接觸媒體,沒有什麼頻道是不可或缺,OTT、MOD、有線電視如果能保持內容差異化,消費者也未必會視為替代選項,而能把市場擴大。

台灣線上影視產業協會理事長錢大衛也說,「不認為有線電視和 OTT 是完全競爭關係」,有六成 LiTV 付費用戶還在使用有線電視,意味著消費者想看更多元的內容,兩者可以互補,盼電信商、有線電視和 OTT 業者聯盟「打群架」,改變產業生態對抗境外業者,並走向海外,放眼更大的市場。

各界都期望有線電視業者應揚棄本位主義、共同擴大市場,但有線電視仍受限黨政軍條款、訂戶數不得超過總用戶三分之一、收視費率審核、經營區等管制。「主管機關的監理思維,對於市場結構及市場競爭的樣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劉柏立盼在數位匯流新時代,各界能探討競爭政策的重新定位,以利數位經濟的健全發展。

(作者:江明晏;首圖來源:Created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