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大科技部價創計畫無毒智慧科技農業系統團隊,再到農譯科技的成立,這中間不僅創造了「教授創業」的典範,也實現了將農業技術轉譯成為農業自動化與智慧化的強大動能,更重要的是,在與產官學研夥伴共同打造智慧無毒農業生態系統的過程中,更逐步解決了土壤酸化、農地缺工,甚至是長照等當前農業最根本的問題。
由交大生物科技學院副教授陳文亮博士與學生共同成立的農譯科技,整合生物科技、物聯網、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等技術,自行開發名為「AgriTalk管理平台」的無毒農業病蟲害與肥料監管系統。透過對各式感測器所蒐集農地環境數據的大數據分析與AI學習訓練,打造出可精準調控病害、蟲害、土壤肥力、水份/濕度、溫度及光照等6大因素的自動化監控管理平台。
▲AgriTalk管理平台透過對各式感測器所蒐集農地環境數據的大數據分析與AI學習訓練,可精準調控病害、蟲害、土壤肥力、水份/濕度、溫度及光照等6大因素。(Source:科技新報)
農譯科技成立的宗旨與初衷,就是以科技來解決當前台灣農業所面臨的問題,這樣的初衷對於身為雲林農家子弟的陳文亮來說尤其感同身受。他曾在幼年時期親眼目睹父親因施灑農藥過程中毒倒地而差點喪命的可怕畫面,所以無毒農業成為他一生的職志。
當前農村最常見的另一個問題,就是長期農藥濫用所造成的土質酸化問題,結果土壤肥力下降,造成作物產值愈來愈差的狀況。陳文亮表示,早在公司成立之前,其研發團隊特別從5千多種蜘蛛分泌的神經性毒蛋白液中,分離研發出生物性害蟲抑制劑,其可殺死特定害蟲,但對人與蜜蜂無害。
再者,人口外移與老化對當前農村所造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缺工。陳文亮認為鼓勵青年返鄉便能直接解決此一困境。他以南庄為例表示,南庄鄉長一直非常積極地推動農譯科技在當地設置示範場域,因為年輕人比較能夠理解認同科技,科技務自然能提升青年返鄉的興趣。
除此之外,農譯科技推出的自動化與智慧化無毒精準施肥,不但能降低人力需求,也能夠保持土壤養分及地力不流失,逐步解決土壤酸化問題。陳文亮表示,最重要的是能夠吸引企業與農產品通路投資,打造讓農民更有保障的契作商業模式,進而為整個農村乃至全台農業找到可以串接上中下游並長久獲利的出口。如此一來,才能吸引更多的青年返鄉,而缺工、長照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目前農譯科技在全台共設置四個示範場域,分別位於海拔1,200公尺的五峰、南庄(平均約600公尺)、寶山及芎林、竹北一帶,比較特別的是芎林、竹北場域屬於梯田。透過示範場域,該公司可以展示自家三大產品:感測器、無毒農業病蟲害監管系統與生物害蟲仰制劑的效益。同時,為了兼顧獲利與經濟效益,每個場域會聚焦在根莖類中草藥等高經濟作物上。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場域的紅薑黃只種植297天,薑黃素就可以達到5500mg/100g,比起一般薑黃高出3~5倍。
該公司示範場域並透過自家管理平台與感測器的資料蒐集,建立符合優良農業種植與採收規範(Good Agriculture and Collection Practice, GACP)並可方便溯源的生產履歷,確保從生長環境、原物料再到藥品之整個過程的一致安全性與品質。
除了自家場域外,該公司會採取彈性化合作夥伴模式來推展自家產品,亦即不論是整體解決方案的導入,或是單一產品的使用,甚至純粹的AI服務(即使使用其他家產品)都提供。
陳文亮表示,農譯科技積極尋求能共同實現遠大目標的策略性合作夥伴,希望從中扮演將所有公司、資源、產品、技術及解決方案串接形成價值鏈的角色。此外,農譯科技擁有無毒薑黃產品行銷至越南、美國及日本等地,以及與亞美尼亞國立理工大學的合作案等國際市場寶貴經驗,不但證明了自動化/智慧農業無國界,同時也為台灣農產品找到走向國際市場的勝利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