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助攻武漢肺炎檢疫,大幅縮減 4 倍時間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11 日 9: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AI 助攻武漢肺炎檢疫,大幅縮減 4 倍時間


武漢肺炎疫情升溫,成大醫院運用 AI 輔助判斷,大幅縮短檢疫時間由 2.5 小時到 30 分鐘內。PTT 之父杜奕瑾也說,人工智慧可以有系統性的分析病毒株、判斷病毒親緣,並已運用在這次防疫。

科技部 10 日舉辦全面啟動 AI 軟實力記者會,邀請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唐鳳與 PTT 之父、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等人,檢視科研成果。

台灣 AI 科研戰略自 2017 年啟動,以「小國大戰略」為思維,聚焦包含 AI 雲端運算平台、AI 創新研究中心、半導體射月計畫、機器人軟硬整合與創新應用等 5 策略,並希望透過科技大擂台廣邀民眾參與、認識 AI 技術。

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3 年來,AI 已變成人人琅琅上口的名詞。他強調,AI 技術核心是計算能力,政府要架設基礎建設,打底基礎包括打造超級電腦「台灣杉二號」,並透過台灣 AI 雲 TWCC 提供雲端服務,預估可以縮短 AI 訓練時間達九成。

唐鳳也表示,AI 發展需要「開門造車」、保持開放性創新的態度。他認為,如果把 AI 想成輔助式智慧,視社會環境與產業碰到的問題去思考應用與解決方案,相信:「AI 是可以帶來更好社會,而非更撕裂的社會。」

截至目前,科技部啟動的 AI 創新研究中心與半導體射月計畫專案,也把 AI 應用到智慧製造、智慧服務及生技醫療等垂直領域。

同時在這次武漢肺炎(2019 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期間,成大醫院運用 AI 輔助判讀胸部 X 光片技術,導入智慧醫療臨床決策系統,提升檢疫效率,所需時間由 2.5 小時縮短到 30 分鐘,大幅降低疫情判斷的壓力與交叉感染的風險。

杜奕瑾提到,AI 技術最重要的是選對題材,把既有技術用對地方。像是人工智慧可以有系統性的分析病毒株、判斷病毒親緣,並已運用在這次防疫上。

他認為,智慧醫療是台灣可以發展的方向,因為台灣有健保資料、大數據和醫療人才,還有 AI 演算法。像是 AI labs 先前與國衛院、台大醫院合作,為了解決罕見疾病確診而建立台灣基因體平台,就得到國際藥廠和微軟贊助。

另外,醫療影像 AI 技術結合醫師經驗,也可以加速醫療判斷。如台北榮民總醫院開辦腦神經外科、脊椎骨折等 AI 輔助門診,醫師判讀腦轉移瘤 MRI 影像時間由 5~10 分鐘縮減為 20 秒鐘,大幅減少病患等待的時間。

台北醫學大學健康資訊科技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李友專團隊則運用 AI 協助判斷醫囑,降低用藥錯誤、節省藥物的核刪,目前已實際應用在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總處方數達 30 萬張,醫師認同度達 85%。

除了智慧醫療應用,科技部為了促使台灣成為亞洲 AI 人才培育樞紐,也預定在 2021 年舉辦 Asia AI Winter School,用跨國聯盟方式與國際頂尖研究機構攜手合作,邀請國際學者來台授課,促進人才交流與國際連結。

(作者:蘇思云;首圖來源:科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