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的「群體免疫」法有多不可靠?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19 日 16:5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英國政府的「群體免疫」法有多不可靠?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還在繼續。

中國經過兩個多月抗疫後,3 月 16 日,武漢肺炎患者海外累計確診數量開始超過中國確診數,歐洲成為重災區,義大利、西班牙、法國、英國等國家先後進入爆發階段。

3 月 3 日,英國公布長達 27 頁的行動計畫應付新冠病毒,分四階段實施,包括遏制病毒、延遲傳播、研究治癒方法和減輕病毒的影響。

3 月 12 日,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表示,英國疫情進入第二階段,從第一階段的「遏制」轉向第二階段的「延緩」。核心策略是讓大部分輕症患者自癒,老人自我隔離,透過時間產生「群體免疫」,以阻止疫情。

此言一出,世界譁然。

什麼是群體免疫

評論英國的抗疫策略之前,首先要說明什麼是「群體免疫」。

▲ 群體免疫示意圖。(Source:Tkarcher / CC BY-SA

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group immunity),也叫牛群免疫,最早指牲畜群體對傳染病的抵抗力。群體免疫水準高,表示群體對傳染有抵抗力的動物百分比高。疾病流行的可能性不僅取決於動物群體有抵抗力的個體數,且與動物群體個體間接觸頻率有關。如果 70%~80% 動物有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流行。

同樣道理也可以套用在人群,只不過英國是寄望年輕人的自然免疫力。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長派崔克‧瓦藍斯(Sir Patrick Vallance)認為,武漢肺炎很可能變成「季節性流感」,即每年都會出現。如果大多數人感染病毒後能建立群體免疫力,那麼更多人就會因此受益,這樣就能達到「減少傳播,同時保護脆弱群體」的效果。

所以英國首相和首席科學長的邏輯是這樣的:核心策略是減少高齡人群受感染的風險,因為這些人抵抗力較差,同時可能有多種慢性病,很容易從輕症轉成重症,死亡率就升高,所以高齡者要自我隔離以保護自己。

(Source:RACGP)

而對年輕人來說,即便受感染,也有很大部分會從輕症自癒,之後會產生抗體免疫力,減少再次傳播或受感染的可能性。當產生抗體的年輕人夠多,就會形成群體免疫,防止武漢肺炎爆發流行。

不過傳染病爆發於流行,離不開對「基本傳染數 R0」的研究。

之前曾經介紹過關於基本傳染數的概念,衡量病毒傳播能力的最重要指標,就是基本傳染數 R0(Basic repR0duction number of the infection)。

自然情況下(沒有外力介入,同時所有人都沒有免疫力),一個感染某種傳染病的人,會把疾病傳給多少人的平均數。如果 R0 < 1,表示傳染病得到控制,將逐漸消失;R0 = 1,傳染病會變成地方性流行病,一個傳一個;R0 > 1,傳染病會以等比級數爆發,一傳十百千萬,R0 的數字愈大,越難以控制。

下圖是人類史上幾次大流行傳染病的「R0」,另一張則是產生群體免疫的大致門檻。目前看來關於武漢肺炎的 R0 數值大概在 3,免疫門檻約在 70%。

(Source:維基百科

(Source:維基百科

英國為什麼這麼做

儘管英國首相的話聽起來沒錯,但本質上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沒有不同。

這種「聽天由命」想法否定了人類數百年來的基礎醫療進步,要知道人類消滅的第一種(也是唯一)傳染病「天花」,靠的可不是自然產生的群體免疫,而是大規模接種疫苗。

(Source:history

1918 年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 2 千萬人死亡(也有說 5 千萬以上),儘管 18 個月後病毒消失了,卻在人類歷史刻下永遠的傷痕,100 年前人類沒有能力阻止流行病傳播,100 年後則是敢與不敢的問題,因為代價是暫時經濟停擺。

目前公認最有效的防控方法就是盡可能檢測所有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然後實行有效隔離防護措施,快速控制疫情爆發。台灣就是這樣做的。

目前來看,疫情爆發的各國儘管力度不一,但基本都採取同樣措施,包括盡可能檢測感染規模,封鎖邊境。英國此舉有種「放棄治療」的意味,不過少部分國家如瑞士和德國其實也有類似的發言,抗疫較「佛系」。

問題在於人口流動如此龐大,全球化非常緊密的今天,英國無法獨善其身,也無法自暴自棄。因之後疫情爆發嚴重,但隔離不夠嚴謹的國家就會變成病原輸出國(如武漢肺炎起源地中國)。

按照資料,現在英國有 6,600 萬人口,當 60% 感染時,哪怕千分之一人口要出境,都會為世界各國帶來上萬境外輸入病例。過程中密切接觸的人群,更是難以想像的龐大。

當全世界交流互通一旦恢復,英國向世界各國大量輸出型病例根本無法有效控制和隔離,會讓各國現在的努力和經濟損失付諸東流。

英國也知道這種策略冒著極大風險,但為什麼選擇「綏靖政策」,原因可能在英國難以整個社會的資源隔離防疫,這會讓英國遭受經濟停擺,以及增加醫療系統的壓力。

進入第二階段「拖延」後,科學性在哪裡?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甯毅對健康時報網解釋:新冠病毒是新型病毒,很多資料還不精準。「延緩」實際上是將感染高峰後移,延長流行期,降低峰值,類似常態分布,按英國推算,降低峰值理論上確實可避免醫療擠兌。

但有個問題,武漢肺炎是新疾病,很多資料還不清楚,究竟感染多少病毒才會產生免疫力又不發病,現在還找不到閾值。甯毅舉例,理想狀態是閾值範圍較大好掌控,但如果閾值範圍小,假如為 100~101,不小心就會感染至重症。根據武漢肺炎重症患者現狀,治療時間長,到時又會佔據醫療資源。

英國準備好劇本,但病毒萬一不按劇本演怎麼辦,這是大家擔心的。寧毅說:「我個人認為群體免疫不實際,不如說是『視死如歸』戰略。」

世界各國專家對群體免疫怎麼看

擔心的當然不只一人,並非所有專家都認同英國的抗疫策略,或說大部分不認同。

公開信

首相宣布防疫策略後,3 月 14 日 229 名英國各領域科學家聯名發表公開信,認為政府項政策不僅為醫療系統帶來更大壓力,還將「遠超過必要數量的生命置於危險境地」,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長派崔克‧瓦藍斯「讓感染擴散以獲得群體免疫」言論也被連署者痛批。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 Anthony Costello 也表示,世衛組織的政策是透過跟蹤和追蹤所有病例遏制病毒,英國從「遏制轉向緩解」的想法錯誤且危險。

著名醫學期刊《刺胳針》的主編、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和醫學科學院院士理查‧霍頓(Richard Horton)3 月 12 日就在 Twitter 表示:

英國犯了個重大錯誤。英國的策略應該是從中國和義大利吸取教訓。然而英國政策並不是基於現有證據經驗,因他們直接忽略其他地方最重要的經驗。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英國政府是在拿民眾健康「賭博」。

可以想像一下,有把左輪手槍對著英國人民,裡面只有一顆子彈,這顆子彈會穿過你的肺讓你在數十天甚至一個月忍受病痛折磨,甚至留下永久後遺症。即便大多數輕症都可自癒,但你不知道自己會否轉成重症,本質上這就是賭博,面對這防疫策略,英國人民的憤怒理所當然。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也強調:

從上游源頭防控是最古老,但也是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時最有效的方式,不能寄望群體免疫,因新冠病毒並非一次感染後就能永久免疫(單鏈 RNA 病毒,變異較快)。

不過也有專家理解,英國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接受《財經》專訪時表示:

英國政府有時近乎無情的理性冷靜,但其中考慮到英國國情和民眾心理。他表示英國有準備更多措施,但這些措施什麼時候實行才能達到最大效果,是英國政府的首要考量。

至於英國政府策略究竟有沒有效,恐怕只能隨時間見分曉了。

根據最新疫情資料,英國目前累計確診 1,950 人,痊癒 52 人,死亡 60 人,比 3 月 13 日增長 3 倍。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