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材組國家隊,風光背後的三大挑戰?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09 日 10:00 | 分類 國際貿易 , 生物科技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灣醫材組國家隊,風光背後的三大挑戰?


台灣成功阻擋新冠病毒本土擴散,雖然讓國內醫材業者倍受國際矚目,但外銷斷鏈卻成了業者眼前的棘手難題。

「台灣防疫能力很強,但我們的醫材卻強到無處可去」,一名醫療材料公司高階主管說,這波疫情失控,讓世界看見台灣,醫材業者仍面對挑戰。

2 月下旬,歐洲各國陷入嚴峻疫情,美洲也難以倖免。時隔兩個月,中國走出封城的陰影,歐洲尚在解封路上。

「解封不代表止住疫情擴散,不過我們的訂單已排到今年第四季」,雖然醫材業者談及今年業績都笑了,但風光背後,卻隱藏三大挑戰。

挑戰一》原物料庫存有限,超前部署解出貨危機

走進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貴賓廳,映入眼簾,6 根長約 1.54 公尺的長柱,隨著機台旋轉、護蓋設計,形如放大版捕蚊燈,以 360 度旋轉一明一暗,讓人認不住停下腳步多看幾眼。

這台售價 130 萬元的「超紫光滅菌機器人」,殺菌率高達 99.99% 以上,是鼎眾在武漢肺炎期間的全新主力產品,更是聯電力挺醫護人員,贈予慈濟和台安等醫院的抗疫產品,同時也被外貿協會視為醫療防疫國家隊的重要夥伴。

「過去 5 年獲得 SGS、長庚醫院、台大醫院、榮總醫院等實驗室認可,原計劃在 2019 年底大力推廣,恰巧碰上今年的這波疫情。」鼎眾總經理陳能淵說,雖然訂單湧現,但當時曾遇到原物料庫存有限的窘境。

所幸鼎眾超前部署,緊急加訂這台機器的靈魂人物「燈管」,並力促員工日夜加班趕工,將月產能從 100 台擴大至 150 台。陳能淵表示,燈管進貨時程需要 60~75 天,「假設當初沒提早買進原料,在這波疫情恐無法出貨」。

▲ 鼎眾總經理陳能淵(左)與價值 130 萬元的「超紫光滅菌機器人」。(Source:Mediland Enterprise Corporation

挑戰二》國際展覽喊停,轉為線上直播展示新品

不過有業者抱怨,全球疫情爆發,國際展覽活動取消,打亂所有醫材品牌及產品的宣傳規劃,「台灣本土零確診 22 天看似很厲害,但又如何?光靠國內市場很難支撐醫材業的發展。」

國際展覽活動是提供業者新產品曝光的絕佳平台,但疫情打亂所有醫材品牌的銷售規劃。

更有業者透露,「疫情期間訂單主要來自老客戶,他們看的不是台灣防疫表現,而是我們長期以來的合作關係和產品品質,國際展覽取消讓我們不能主動出擊,無法搭著台灣防疫有功的順風車。」

不過業者的心聲,外貿協會都聽見了。5 月 4 日邀集台灣 15 家醫療、生技、醫材等各家業者,以線上直播方式取代實體國際展覽,活動開跑前已吸引近 300 位國際買主和業者,在螢幕前等候台灣醫材產品發表。

許多業者大動作搬來壓箱寶,例如,雃博防壓瘡氣墊床利用雙管交互通氣原理,可提供武漢肺炎重症者降低臥床皮膚部位壓迫,減輕引流排痰人員的負擔。日前喊出搶當「台灣亞培」的柏勝生技也到場,向外界說明新冠病毒檢驗 12 分鐘快篩產品。

▲ 柏勝生技的新冠病毒檢驗 12 分鐘快篩產品。

「只要 15 分鐘就能以歐洲高規達快速滅菌,這項產品在 5 年前以代工技術成功打入日本市場,目前已有固定合作的出貨夥伴。」以化工熱融膠為主要事業的上市公司德淵透露,今年醫材營銷狀況超乎往年預期,但旗下 EQUS 品牌仍端出宛如家用洗碗機大小的「真空滅菌鍋」,在這場線上直播賣力銷售,積極打入疫情最嚴峻的歐美市場。

挑戰三》台廠改良治療機,搶攻醫材缺口

義大利在這波疫情確診案例劇增,導致當地醫療超出負荷,面對重症患者呼吸器不足,改以「太空人頭盔」取代傳統診療器具。這項醫材最大優點,可提供患者在診治過程自由活動,不過這項產品僅局限在義國當地,反觀台灣已有廠商早在 2013 年推出類似診治器材。

鉅邦醫材最初瞄準低血壓患者,以鼻導管改良傳統人工呼吸器,開發出「高流量氧氣治療機」,提供患者在治療期間持續進食、言談,在這波疫情期間廣受中國及歐洲等地追單加訂。

「我們還要讓醫材使用過程更安全,目前投入頭罩開發,外型就像是知名卡通航海王天龍人頭帽,預計今年可上市。」鉅邦透露,高流量氧氣治療機搭配頭套設計,以空氣僅進不出的通風設計,不僅能阻止病毒擴散,更能解決負壓隔離病房不足的醫療困境。

雖然疫情仍未結束,但國內醫材業者已超前部署,布局後疫情時期的醫療戰略,最後一塊拼圖就剩下新客戶外銷,台灣舒潔董事長王綉子表示,「台灣防疫能力很強,外貿協會出面幫助大家,一起推向國際,這個做法是對的。」

「台灣很小,品牌單打獨鬥很難打入國際市場,但集結各廠商的力量進軍國際,更有勝算。」陳能淵說。

台灣的防疫成效有目共睹,究竟能為醫材業帶來多大效益,仍是未知數,但業者們透過線上直播展售新品,先拚再說。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為外貿協會於 5 月 4 日邀集台灣 15 家醫療、生技、醫材等各家業者,舉辦線上醫材產品發表會;來源:Mediland Enterprise Corporatio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