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外有負油價,台灣卻不可能有負電價?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17 日 9:08 | 分類 能源科技 , 電力儲存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為什麼國外有負油價,台灣卻不可能有負電價?


2020 上半年上演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前陣子「史上首見負油價!」的新聞也讓部分民眾真的開車去加油站詢問,是不是現在來加油不用錢?為什麼會有負油價,又為什麼會有負電價?台灣也可能有負電價嗎?一起來看綠學院分析。

今年 4 月下旬,石油因新冠肺炎疫情,數億人居家隔離讓全球經濟活動幾乎凍結,全球原油需求量減少 20%~35%,達 2008 年金融海嘯後歷史新低點。再加上幾個產油大國進行報復性石油大戰,出口原油訂價降幅創下近 20 年最高,同時還增加生產量,國際油價一度暴跌 30%,每桶跌破 30 美元,創下 1991 年波斯灣戰爭石油危機以來單日最大跌幅。

於是,在台北時間 4 月 21 日凌晨,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的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 WTI(WestTexasIntermediate)期貨,5 月小輕 QM 期貨合約的最後交易日,因多重因素影響,期貨價格暴跌 309.63%,最後以每桶 -37.63 美元作收,造成石油期貨市場發生首次負油價。

一般人對期貨市場比較陌生,談現貨市場比較有辦法想像。簡單來說,期貨交易的是一種對未來預期的心理合約,買賣雙方進行的是避險或心理博弈的衍生性商品交易,而不是真的提著一桶原油買賣。

這和現貨市場,也就是商品的邏輯,兩者的本質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你去加油站加油,當然還是要付錢。

不過因為這則新聞太紅,連帶另一則新聞再度紅了起來,也就是負電價新聞。無獨有偶,電力需求同樣也受疫情影響而減少,於是大家就把負油價和負電價一起對比,弄得負電價很新奇似的。

其實歐洲電力日前市場 EPEXSpot 在 2008 年為了促進市場效益,就已經允許負電價,電力市場採用競價的模式,當預估發電量會大過需求量太多,電力又不容易儲存,大量儲存起來成本過高,因此當為了保持供需平衡的處理成本比售價還高時,負電價很自然就會發生,也就是花錢拜託你把電用掉,是相對好的選擇。

但是台灣現行的電力系統運行機制,是不可能產生負電價的。國外的負電價新聞看新奇就好,你可別真的以為有人會花錢拜託你把電用掉。

原因是什麼?因為台灣目前並沒有電力市場,雖然之後會開放電力交易的初級版──輔助服務及備用容量交易試行平台,但這也不是電能市場。除了少數綠電可跟再生能源發電業者買,小老百姓要用的電基本上還是跟台電買,沒有什麼選擇權。

要產生負電價狀況,需要再生能源占比很高、高度競爭的電力市場。台灣目前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還不高,傳統電廠發電基本都會用掉,也都賣得掉,再生能源電廠或傳統電廠都沒有感受到任何威脅需要賠本賣,因為根本沒競爭者,所以負電價在台灣目前不可能發生。

不過,競爭者已在旁邊伺機而動了。下一篇開始,將會展開保證小老百姓都能看懂的電力交易白話文系列文章,敬請持續收看。

(作者:鄭智文;本文由 綠學院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