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 SpaceX 和藍色起源,這家 3D 列印火箭公司估值 23 億美元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20 日 8:00 | 分類 3D列印 , 尖端科技 ,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出走 SpaceX 和藍色起源,這家 3D 列印火箭公司估值 23 億美元


說起商業航太公司,大多會想起幫助 NASA 擺脫近十年「寄俄籬下」局面的 SpaceX、世界首富 Jeff Bezos 創立關注太空旅遊市場的藍色起源、破產後由英國政府 10 億美元收購的衛星營運商 OneWeb、每天燒掉 2 千萬元的首家上市太空公司維珍銀河等。

其實還有很多不太出名的玩家,如剛完成引擎關鍵測試、獲得新一輪融資的 Relativity Space

2015 年,原本任職 SpaceX 和藍色起源的兩位年輕人創立了專為商業軌道發射服務開發製造技術、運載火箭和火箭引擎的公司,他們靠的是外界不太陌生的技術:3D 列印。

引擎關鍵測試完成

美國時間 11 月 9 日,Relativity Space 順利完成首次 Aeon 1 火箭引擎全週期地面點火測試。

此次測試在 NASA 斯坦尼斯航太中心進行,此原為國家空間技術實驗室,目前是 NASA 主要的大型引擎試驗基地。

包括渦輪泵、噴射器和燃燒室等所有引擎關鍵零件都是在模擬飛行的環境執行。

之後官方 Twitter 也推文表示,Aeon 1 火箭引擎全功率執行 187 秒,滿足發射工作所需時長。

Relativity Space 原本計劃年中完成測試,但由於疫情和至少 6 次熱帶風暴和颶風影響,最終測試時間定在年底前,如今總算完成。

據 Ars Technica 報導,自 8 月底至 11 月初的 56 天裡,從最初持續幾秒的低功率測試,到引擎全功率長時間點火測試,Relativity Space 已進行 400 多項測試(如下圖壓力測試)。

Relativity Space 首席執行長 Tim Ellis 將 Aeon 1 火箭發動機的成功歸功於工程和技術團隊、軟體預測模型、公司快速更新和按需 3D 列印新零件的能力。

Tim Ellis 表示:

我認為這真的證明 3D 列印技術可以閃電般的速度製造火箭。

此次測試的 Aeon 1 引擎其實是 Relativity Space 推出的新版引擎──原版引擎名為 Aeon,海面推力為 1.7 萬磅,Aeon 1 將推力大幅提升至 2.3 萬磅。

變化原因在於 2019 年應用戶要求,Relativity Space 調整了 Terran 1 火箭大小,有效載荷可用體積增加近一倍,頂部整流罩直徑擴大到 3 公尺、高度擴到 7 公尺(雖然比獵鷹 9 號等大型火箭的整流罩要小,但在「小衛星」運載火箭等級算相當大)。整流罩體積擴大,需要更強的引擎與燃氣發電機循環。

可見,Relativity Space 已經能夠驗證這種體積更大、效能更強的引擎設計了。

Relativity Space 工廠開發副總裁 Zach Dunn 表示:

引擎測試成功,讓我們有信心達成 2021 年發射第一枚火箭的目標。下一步就是整合階段測試,將在佛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 16 號發射場發射火箭。

已獲眾多訂單,估值 23 億美元

這次重要測試之前,成立僅 5 年的 Relativity Space 的確穩步發展。創立以來,Relativity Space 的目標便是成為第一家將全 3D 列印運載火箭送入軌道的公司。Relativity Space 正在建造第一代火箭 Terran 1,擁有 9 個引擎,近地軌道推力 1.25 噸。

與其他傳統火箭不同,Relativity Space 使用多台自己開發的 3D 印表機製造各零件。按目前設計,Terran 1 火箭約 95% 零件是 3D 列印,這使 Terran 1 不像傳統火箭複雜,建造調整的速度也更快。

Relativity Space 官網顯示,Terran 1 火箭比起傳統火箭有以下特點:

  • 可靠性:零件數量減少 100 倍
  • 速度:生產時間加快 10 倍
  • 彈性:無固定工具,供應鏈簡單
  • 優化:更新耗時少

為了 3D 列印大型部件,Relativity Space 建立名為「星際之門」(Stargate)的系統,號稱世界最大的金屬 3D 印表機。

「星際之門」系統核心為選擇性雷射燒結成形技術(SLS),即利用雷射束將粉末狀金屬一層一層黏合成精密複雜的架構,裡面的部件都非常小。甚至 Relativity Space 還表示,製程可使原材料 60 天內變成發射台上的火箭。

從 SpaceX 大起大落的故事,我們就能理解製造火箭並非易事,所以 3D 技術又能為這家新創公司加多少分?

維基百科有一份按時間順序排列的 Relativity Space 火箭發射合約清單

  • 2019 年 4 月 5 日,宣布獲得公司成立以來第一筆訂單,是與加拿大衛星電信商 Telesat 簽訂,內容為多次發射 Terran 1 火箭。
  • 2019 年 4 月底,宣布獲得泰國衛星寬頻公司 mu Space 訂單,預計 2022 下半年 mu Space 衛星將搭載 Terran 1 火箭發射到近地軌道。
  • 2019 年 5 月,與衛星共乘服務和工作管理提供商 Spaceflight Industries 簽署合約,將於 2021 年第三季搭載 Terran 1 火箭發射 Spaceflight 專屬小型衛星。
  • 2019 年 9 月,世界衛星商業週時宣布,Terran 1 火箭將攜帶太空拖船進入軌道。
  • 2020 年 6 月,與銥星公司簽署合約,包括 2023 年以後 6 次專屬發射。
  • 2020 年 10 月 16 日,宣布幫助達成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低溫液氫管理示範工作。

對還沒有實際成績的新創公司來說,訂單很重要,融資也同樣重要。

11 月 17 日 CNBC 報導,知情人士稱 Relativity Space 正在進行紐約投資公司老虎環球管理 Tiger Global Management 領投的新一輪 5 億美元融資。新一輪融資將在未來幾天完成,之後 Relativity Space 估值將躍升至 23 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23 億美元估值將使之成為繼 SpaceX 後世界最有價值的商業太空公司之一(SpaceX 於 8 月融資後估值超過 440 億美元)。

創始團隊來自 SpaceX 和藍色起源

Relativity Space 官網的合作夥伴清單有 NASA 和美國空軍,讓人好奇這家公司創始團隊的背景是否很硬?

Relativity Space 由兩位 30 歲左右的年輕人創立──CEO Tim Ellis 和 CTO Jordan Noone。

生於 1990 年的航空航太工程師 Tim Ellis 畢業於南加大,憑著熱情大一時就將專業轉為航空工程,在校期間曾在藍色起源實習,獲得航太航空工程學士、碩士學位。畢業後 Tim Ellis 加入藍色起源,從事 3D 列印火箭套件,並擔任乘客艙 RCS 推進器、BE-4 和 New Glenn 推進開發工程師。

Tim Ellis 還因把金屬 3D 列印技術引入藍色起源而倍受公司稱讚。

同樣是航太工程師、南加大畢業的 CTO Jordan Noone 生於 1992 年,也有 SpaceX 和藍色起源的雙重背景。2013 年大三結束時,Jordan Noone 曾在藍色起源的推進小組實習。畢業後,Jordan Noone 被 SpaceX 聘為太空推進技術開發工程師。

兩人的專業能力、領導才能早在大學期間就展現出來──Tim Ellis 和 Jordan Noone 都曾在南加大火箭推進實驗室擔任領導,Jordan Noone 還在領導火箭推進實驗室期間成為第一位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許可,將火箭送入太空的學生。

也許兩人背景對 Relativity Space 的發展是有加持,但就連 SpaceX 和藍色起源都還時而「觸底」時而「反彈」,畢竟上太空實在不容易。

就像 Tim Ellis 所說:

我們仍在前進的路上。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Relativity Spac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