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house:a16z「自媒體帝國」崛起的關鍵戰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29 日 15:15 | 分類 數位內容 , 社群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Clubhouse:a16z「自媒體帝國」崛起的關鍵戰


Clubhouse,去年疫情期間異軍突起的即時語音聊天社交軟體,已成為矽谷當紅炸子雞:這個仍然只接受邀請註冊的 App,最新一輪融資估值達 10 億美元。

一年變身獨角獸

去年 3 月,全球新冠病毒肆虐,人們無法維持正常面對面社交,Clubhouse 在矽谷突然成為人盡皆知的流行產品。據富比士報導,2020 年 5 月,Clubhouse 估值就達 1 億美元,當時甚至沒有官網,就連產品都未登陸 App Store。

直到今天,Clubhouse 官網仍然非常簡單。非註冊用戶可上官網預留用戶名,但產品 hype 的最主要來源「邀請註冊制」依然沒有解除。

據 The Information 報導,Clubhouse 新一輪融資估值達 10 億美元。1 月 28 日正式宣布完成 B 輪融資,由一手孵化的矽谷頂級創投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 (a16z)合夥人 Andrew Chen 領投。如果報導屬實,從 1 月 29 日起 Clubhouse 正式躍升獨角獸公司行列。

B 輪完成,是時候賺錢了。Clubhouse 很應景地宣布推出針對平台用戶(內容創作者)的分成制度,未來幾個月裡,Clubhouse 將開始測試讓用戶直接抖內創作者的功能,包括不限於打賞、房間門票或訂閱費。如無意外,Clubhouse 身為規則制定者,也將像其他類似付費平台抽成。除了賺錢,分成也能讓那些因炒作而來的用戶能在平台待更久。

同時 Clubhouse 還推出資助新內容創作者的計畫,名叫 Creator Grant Program,讓部分潛在菁英用戶和關鍵意見領袖,更願意將內容和活動放到 Clubhouse。

Clubhouse 的異軍突起,也是主要投資方 a16z 近幾年醞釀的自媒體帝國計畫關鍵點之一。a16z 擁有多位業界呼風喚雨的合夥人和分析師,除 Clubhouse 外還投資不少備受關注的內容類公司。現在 a16z 又拿下語音社群的重要橋頭堡。

a16z 加持下,Clubhouse 有可能成為語音社群領域的下一家 Twitter、Facebook 或 TikTok。

是語音聊天室,還是名人俱樂部

Clubhouse 是主打即時性的語音社群軟體,成功註冊的用戶可在 App 加入其他人的房間收聽即時語音對話,也可創建自己的房間。房間可公開或半公開(僅對自己 follow 的用戶開放)或純封閉房間。

Clubhouse 的房間一開始都是產品投資人和早期用戶(如其他 a16z 系創業者)使用,逐漸受整個矽谷 VC 創業圈追捧。現在 Clubhouse 內容較多樣,包括藝術、醫療、政治、社會公平、科技、職場發展、愛好等各種話題。

有音樂人在 Clubhouse 舉辦音樂會,也有因疫情失去主要收入來源的喜劇演員表演脫口秀。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最高法院前大法官 Ruth Bader Ginsburg 去世那段時間,Clubhouse 還出現很多即時組建的法律和社會公益類討論房間。

疫情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對一部分人來說也解放時間和注意力。如在家工作人士,可像聽 Podcast,一邊工作,一邊開 Clubhouse 收聽討論。Clubhouse 的即時性讓任何收到邀請完成註冊的用戶,可隨時加入各類話題房間討論,足不出戶也能和別人社交。

「如今的社群媒體通常迫使你花幾小時盯著螢幕,分心在多螢幕間切換,而 Clubhouse 讓你收聽同時可處理多任務。」Chen 於宣布領投 Clubhouse B 輪的部落格寫道。

如果不是來賓身分,用戶也可點擊舉手按鈕,等待主持人允許講話。由於產品現在還非常簡單,沒有鼓掌按鈕:如果是來賓,快速點擊靜音/解除靜音按鈕,這樣同台嘉賓也能看到頭像的靜音標記不停閃爍,代表你贊同此發言。

值得提及的是,Clubhouse 借鑑早期的 Snapchat 等「觀後即焚」概念,房間所有語音對話不會錄音。這設計加上眾多矽谷大頭和美國社會明星用戶早期加盟,為其他用戶創造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心態,讓一般人更想加入 Clubhouse,以免錯過精華。

據報導,除了矽谷耳熟能詳的投資和創業大佬,Clubhouse 用戶還在各種房間見過歐普拉、Kevin Hart、Chris Rock、Jared Leto(自己也是投資人)等明星。因 a16z 聯合創始人 Ben Horowitz 在嘻哈圈的人脈,Clubhouse 甚至能看到 Fab 5 Freddy、MC Hammer 這些嘻哈圈老前輩。

據 a16z 合夥人 Andrew Chen 透露,Clubhouse 兩位聯合創始人 Paul Davison 和 Rohan Seth 在行動網路和社群領域擁有豐富的創業和社群產品開發經驗。

Davison 第一個產品叫 Highlight,於 2012 年創立。行動網路技術還不發達的當時,Highlight 把地理位置非常接近的人,比如在同一間博物館參觀的人們,透過網路連接。Highlight 後來被 Pinterest 收購。

Seth 曾在 Google Android 和 Google Map 團隊工作多年,創辦過自己的行動軟體開發公司 Memry Labs。

兩人後來聯手做了叫 Talkshow 的產品,理念和 Clubhouse 非常相似,都是語音內容平台。後來兩人帶著 Clubhouse 找上 a16z,獲得(已經明顯轉向內容業務)內部多部門好評。「我們相信 Clubhouse 的出現能為這個世界帶來積極作用,提高同理心,在人們比以往更需要對話的時候,創造新對話方式。」Chen 寫道。

▲ Paul Davison(左)和Rohan Seth。

宣布融資同時,Clubhouse 也表示 Android 版本正在開發,新融資也有一部分會用於伺服器擴充,讓現有用戶享受更穩定的服務,讓更多用戶參與。

顛覆傳統媒體的野心

Clubhouse 的封閉、隱密性是最大賣點之一,也受少數科技圈評論人士質疑。因早期平台基本都是矽谷大佬和生活圈在自娛自樂,一些媒體報導和評論質疑 Clubhouse 會不會又是 tech bros 的玩具。科技投資人 Del Johnson 透露已收到好幾個邀請,但仍未加入 Clubhouse,因「厭惡所有排他性,且這種排他性並非基於任何實際事物的平台」(指 Clubhouse 完全可以開放註冊,只是為了炒作才不開放)。

因 a16z 重度投入支持,Clubhouse 內容平台也成了 a16z 創始人理念的傳播媒介。包括 Marc Andreesseen、Ben Horowitz、前合夥人 Balaji Srinivasan 等人,近幾年因為科技和傳統媒體對公司帳面的負面報導很不滿意,也在 Clubhouse 毫不留情面抨擊業界知名科技記者,曲解他們在其他社群媒體的表述,反被這些記者指責為種族和性別歧視。

撇開花邊事件不談,Clubhouse 確實非常符合 a16z 和核心成員近幾年愈來愈強烈的「反機構媒體」的理念。

據原彭博社資深科技記者 Eric Newcomer 透露,2010 年矽谷公關業一姊 Margit Wennmachers 加盟,為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 a16z 獲得非常優質的媒體資源。Wennmachers 和各大報社和網路媒體記者的關係密切,幫助 Andreessen 等人及公司投資對象搞定很多採訪,是 a16z 早期崛起的重要功臣。Andreessen 刊登在華爾街日報的《軟體吞噬世界》(Why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背後也有她的功勞。

好景不長。Andreessen 等人熱捧的血檢技術公司 Theranos 被曝是騙局,引起整個矽谷嘩然。Theranos 造假事件也成為科技媒體業從「盲目追捧最新最酷科技公司」轉向「對科技公司問責」的分水嶺,讓 Andreesseen 對媒體十分失望。

之後 a16z 麻煩不斷,投資對象 HR 軟體公司 Zenefits 的高額開銷和嚴重虧損問題被媒體盯上,讓 Horowitz 本人不得不撰文為「肥胖的創業公司」撐腰,表示瘋狂燒錢瘋狂增長也是可行的商業模式。

a16z 表態沒有被媒體採納,但它發現,眾多指著自己過活的創業公司,以及更多想成為創業者的科技從業者,成為自己的擁護者。當時 a16z 的規模,多次史無前例般成功退出,讓它有足夠底氣扔下媒體不管,創造和精心維護可控的發聲管道。

a16z 原合夥人 Benedict Evans 在 2015 年就開玩笑說:「a16z 是透過風險投資盈利的媒體公司。」

這家矽谷人盡皆知的風投公司,由在業界乃至社會都能呼風喚雨的大佬級合夥人、分析師領銜,包括 Horowitz、Evans、Connie Chan 等多位前/現員工,已在 Podcast 方面為 a16z 打下江山。公司參股的新聞稿(newsletter)平台 Substack 更成為機構媒體人離職轉型自媒體的首選。更刺激的是,就在上週,The Information 報導,a16z 正在計劃成立媒體品牌,主打評論性質內容。

a16z 也擁有自己的 Podcast 名單,由《Wired》雜誌出身的前媒體人操刀。Andreessen 本人因對媒體愈發失望,已很久沒有接受採訪,卻是 Clubhouse 的忠實用戶,經常在上面出沒。

如今在矽谷,如果出門(或因疫情出不去在網路)商務社交,拿出名片的同時推發自己的新聞稿或 Podcast 是最流行的做法。這兩者都是門檻不高,但上限可以很高的媒介,而 Clubhouse 將專業人士參與或自發製作語音內容、獲客的門檻再度降低。這也是為什麼領投 Clubhouse B 輪融資的 Andrew Chen 將其和 Podcast 直接比較。

如果一切順利,Clubhouse 能避免 a16z 過去資助的某些倒楣公司的命運,不但有機會成為現象級行動網路產品,還將引領全新內容生態,並成為 a16z「顛覆」成就它又背叛它的媒體業的有力武器。

(本文由 品玩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