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因數據隱私爭議問題,Google 的姊妹公司 Sidewalk Labs 放棄奧瑞岡州波特蘭市的智慧城市計畫。
據了解,2019 年 Sidewalk Labs 與奧瑞岡州波特蘭市合作,計畫初期政府希望 Sidewalk Labs 使用 Replica 軟體繪製城市出遊方式,並計劃使用這些數據幫助政府官員做決策,增加人員流動性,減少交通賭塞並改善居民生活品質。
為了順利進行,Sidewalk Labs 將 Replica 軟體拆分為新公司,專職負責波特蘭市計畫。近日雙方宣布將停止計畫。Replica 發言人接受英國 BBC 採訪時表示,公司不願意共享波特蘭市要求的詳細數據。
我們認為,更深入的洞察力不應該以犧牲個人隱私為代價。我們不願意妥協隱私原則,這讓客戶波特蘭地方政府機構 Metro 頗感沮喪,最終導致提前停止計畫。
負責計畫的波特蘭市政府機構 Metro 聲明說:「Metro 審查初步數據後終止與 Replica 的關係。Metro 並未就任何服務向 Replica 支付費用。衷心祝 Sidewalk Labs 未來取得成功。」
《Fast Company》雜誌去年曾報導,人們擔憂這項技術的運作方式缺乏透明度。率先披露計畫停止的 RedTailMedia 提出,雙方結束合作的根源在「數據糾紛和信任受損」。這也是 Sidewalk Labs 在美國放棄的第二個智慧城市計畫。
備受矚目的未來城市計畫
2020 年 5 月,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子公司 Sidewalk Labs 宣布放棄總投資額逾 13 億美元多倫多濱水區計畫。舉世矚目的未來城市計畫宣告夭折。
2017 年 10 月,Sidewalk Labs 宣布與多倫多市展開合作,在市中心以東名為 Quayside 的工業濱水區建造高科技社區,名為「Sidewalk Toronto」。
針對多倫多「持續走高的房價、日益惡化的交通及懸而未決的氣候變化應對措施」等大城市病,首先發表由規劃師協助科技公司共同完成的智慧城市頂層設計。
理念是採用軟硬體一體化技術,透過大量感測器,將交通、建築、公共空間、管網基礎設施等,以科技與數據串聯,收集交通、噪音、空氣質量等數據,並監測電網性能和垃圾收集情況,最終以大數據分析了解人們居住、出遊等問題,以新技術精確搭配城市服務供需,改善城市生活體驗。
Alphabet 把城市設計和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融為一體,嘗試用自身科技成果解決城市營運、交通、住房、能源等問題,達成城市規劃模式顛覆式再定義。即為城市裝上大腦同時,也搭載最先進的四肢與感官系統。
Sidewalk Labs 首先提出智慧社區發展目標,也是整個方案的起點:
- 建立完整的社區(Complete community),為多元化的居民、工作者與訪客提供高品質生活。
- 為嘗試解決各項城市挑戰的人們、企業、創業者與本地組織提供理想環境,共同解決如能源使用、住房可負擔性以及交通運輸等問題。
- 使多倫多成為全球正在快速興起的城市創新的新型工業中心。
- 打造成多倫多甚至全世界的可持續社區的典範。
- 計畫所有技術都是以「人」,也就是社區和居民、工作者、訪客這些具體的城市使用者需求出發,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
由於北美對個人隱私的關切、對經濟發展前景的質疑,計畫發表後,經過一段熱議期後,開始在一次次聽證會中艱難推進。
最終折戟
經過一年多博弈,2020 年 5 月 7 日,Sidewalk Labs 首席執行長 Dan Doctoroff 聲明表示,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前所未有的經濟不確定性」,使擬議計畫財務面不具可行性。
此外,由於感測器安裝和數據收集等隱私問題,也引起居民的擔憂。雖然 Sidewalk Labs 一直提出解決措施,但未有效解決。計畫興建至今仍未獲得政府批准。
2017 年 10 月,Sidewalk Labs 和多倫多濱水區開始計畫 Quayside 共同願景,Quayside 是從技術和城市設計創新誕生,根本上更具可持續性和可負擔性。自計畫開始以來,我已結識成千上萬的多倫多人,讓城市變得更美好,讓整個城市興奮。
因此,Sidewalk Labs 不再執行 Quayside 計畫,實在令人非常悲傷失望。
儘管是 Alphabet 的城市創新公司,又投入大量時間金錢,但由於世界經濟狀況,財務面不再可行。儘管濱水區計畫取消,仍將持續關注城市交通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創新;繼續從事工廠化木結構建築研究,以提高住房可負擔性和可持續性;數位規劃工具、全電能社區等研究也將繼續。
Doctoroff 說:「碼頭區計畫對我們很重要,這是艱難的決定。我們感謝貢獻過計畫的無數多倫多人,並感謝社區團體、公民領袖和當地居民的支持。」
「Sidewalk Labs 被多倫多市的多樣性、增長和機會吸引,且沿途每一步都得到肯定和加強。多倫多是世界最大的技術創新中心之一,這毋庸置疑。」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Cacophony,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