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 MacBook Pro 有瀏海,卻不支援臉部辨識?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0 月 26 日 8:30 | 分類 Apple , 光電科技 , 筆記型電腦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為什麼新 MacBook Pro 有瀏海,卻不支援臉部辨識?


都說新 MacBook Pro 是設計文藝復興,MagSafe 磁吸充電、HDMI 介面、SD 卡槽等經典設計悉數回歸。

但包括筆者,大多數人可能都沒想到,蘋果真的會在 MacBook Pro 放入瀏海螢幕,5 年前瀏海讓 iPhone 跨入全螢幕時代,達成四邊框等寬,改革 iPhone 外觀同時,設計也備受爭議。

iPhone 的瀏海有更高螢幕占比、Face ID 臉部辨識,新 MacBook Pro 呢?

瀏海帶來了什麼改變

發表會結束不久,蘋果就更新開發文件,解釋新 MacBook Pro 瀏海區域,簡單說就是瀏海及頂端空間共有兩種顯示模式,分別是:

  • 相容模式,頂端功能表欄保持黑色顯示,減輕瀏海視覺突兀感。
  • 應用相容,頂端功能表欄內容將自動分配於瀏海左右側,避免內容遮擋。

▲ 新 MacBook Pro 相容模式的頂端功能表欄保持黑色。

和手機瀏海、挖孔鏡頭一樣,長期使用或專注內容時,很可能會逐漸習慣新 MacBook Pro 的瀏海,但不代表沒有突兀感,甚至相容模式也沒辦法完全去除。新 MacBook Pro 的 Mini LED 螢幕品質極高,有極高對比度和亮度,但顯示黑色時仍不能像 OLED 螢幕完全不發光,且功能表欄並沒有和瀏海區域齊頭。

▲ 瀏海和功能表欄沒有齊頭。

也就是說,相容模式下瀏海周邊螢幕仍會發細微的光,無法全黑,仔細觀察的話,還是能發現螢幕分成三部分,瀏海區、功能表欄黑色區域、正常螢幕顯示區域,突兀感還是在。

自 macOS Big Sur 系統後,蘋果就調整系統功能表欄,向 iOS 學習,加入更多快捷功能表,功能表欄按鈕與按鈕間的距離也更遠。

▲ Catalina 與 Big Sur 比較。(Source:Medium

最新 macOS Monterey 也延續這風格,瀏海遮擋一片區域,功能表欄可用空間更少。如果恰好喜歡在功能表欄放多個小外掛程式,新 MacBook Pro 可能會讓人有選擇困難,要放哪個外掛程式,令人糾結。此外就是遮擋問題,蘋果現在展示的程式大致沒有被瀏海區域遮住按鈕,這都需要程式配合。

如果和筆者一樣使用 Macs Fan Control 這類老程式就不一樣了,Mac 生態有不少老程式很久沒有更新,是否會為新 MacBook Pro 瀏海調整程式還不一定,Mac App Store 對開發者的吸引力也在減弱。

▲ Macs Fan Control 是調整 Mac 風扇轉速的應用,功能表欄可顯示設備核心溫度。

外媒 9to5Mac 曾引用應用分析公司 AppFigures 數據,今年初以來,提交 Mac App Store 的新程式數量一直減少,1 月還有 400 多款,6 月降至 300 款不到。未來出現少部分程式不相容瀏海也不奇怪。

突兀觀感、功能表欄空間減少及相容問題,瀏海設計為新 MacBook Pro 換來什麼?最直覺就是窄邊框和更好影片效果,顯然手機這小型設備透過瀏海提升螢幕占比比電腦更直覺,新 MacBook Pro 如果用相容模式,頂端功能表欄保持黑色,下方螢幕內容也幾乎是 16:10,和不加瀏海差不多。

反而影片效果提升較大,蘋果甚至表示新 MacBook Pro 使用「Mac 筆電迄今最強大的鏡頭」,配合 macOS Monterey 人像模式,系統自動虛化背景,讓人物主體成為核心,清晰又直覺。

▲ macOS 人像模式。

用瀏海換取更好的影片品質,值得嗎?

異形螢幕怎麼來的

新 MacBook Pro 並非市面首家異形螢幕產品,聯想 Yoga Pro 13S 2021 是之一,不過不是加瀏海,而是讓鏡頭區向外拓展。從使用角度看,確保鏡頭正常擺在螢幕上方,不會像低鏡頭或鍵盤鏡頭,視訊時突顯下巴、鼻孔等,影響美觀。

▲ 聯想 Yoga Pro 13S 2021。

不過鍵盤 C 面沒有同時突出,頻繁開關還是會讓鏡頭沾上指紋。

為什麼非要做異形螢幕?

先來看看手機,近幾年手機影像快速發展,以致大家都開始吐槽手機都能拍 4K 影片了,電腦市場還是以 720P 鏡頭為主,怒其不爭氣。

▲ iPhone 13 Pro 鏡頭模組。(Source:iFixit)

▲ MacBook Pro 鏡頭模組。(Source:iFixit)

比較現在影像表現較好的手機和普通電腦,就能發現效果為什麼差別這麼大,鏡頭模組大小是重要因素,拍照攝影效果好的手機,鏡頭模組都不小,電腦卻始終是小鏡頭模組。

手機全螢幕潮流也影響到電腦產品,如今不少電腦都努力縮小邊框,降低電腦鏡頭模組的空間,要不只能鏡頭放在螢幕底端或直接放在鍵盤區,加上本來筆電的分離設計,螢幕本身就很薄,較厚鏡頭模組根本放不進去。

Surface Pro 之所以稱做會議神器,視訊效果好,是因採用平板設計,邊框不算特別窄,空間相對充裕,能放入畫質較好的 1080P 鏡頭。從這角度看新 MacBook Pro 能在這麼窄的螢幕放入 1080P 鏡頭也不容易。

Windows 系統有個頗受好評的功能:Windows hello 臉部辨識,也需要硬體支援,一般支援功能的電腦都會在鏡頭旁再放紅外線鏡頭,捕捉人體資訊確保能解鎖。紅外線鏡頭同樣占據不小空間,應能理解為什麼 MacBook Pro 有瀏海卻沒有 Face ID,螢幕太薄,沒有足夠空間放其他模組。

原本廠商和使用者對電腦鏡頭沒有這麼看重,甚至因有洩露隱私風險,聯想等廠商還特別設計撥片開關,可遮擋鏡頭。疫情席捲全球改變情況,遠端工作和視訊會議興起讓筆電鏡頭越發重要,異形螢幕正是這種情況下催生,不過劍走偏鋒方案仍不多見,戴爾等 PC 廠商其實更推薦使用者使用外接鏡頭。

未來 MacBook Pro 會不會改成螢幕下鏡頭,三星倒是展示過技術,要注意的是三星技術是基於 OLED 螢幕,新 MacBook Pro 是 Mini LED 螢幕,兩者不一樣。恐怕很長時間內,MacBook Pro 都要和瀏海共存了。

這次希望其他廠商別學蘋果

蘋果 MacBook Pro 瀏海設計實屬激進,不僅硬體調整,還要整個 Mac 應用生態支援,除了功能表欄,滑鼠如何操控配合同樣需要注意,不然一不小心就找不到游標了。

身為科技巨頭,蘋果有極強軟體和硬體開發能力,也承擔更多創新探索責任,iPhone 定義智慧手機最基礎的互動方式:多點觸控,AirPods 以無線重塑耳機產品,因此蘋果成為多市場領頭羊,許多廠商模仿學習產品設計和功能「最優解」,讓好體驗更快普及,合法情形下對使用者並不是壞事。

只是並非蘋果每次設計都值得學習,如 iPhone X 時許多廠商沒有 3D 結構光元件和更精確的臉部辨識,卻非要用瀏海,明明是技術性妥協,卻變成審美潮流。

蘋果推出瀏海 MacBook Pro 之後,其他廠商會不會以為使用者對異形螢幕的接受程度提升,也學蘋果推出瀏海螢幕電腦?希望最好不要。Windows 生態更強調相容性,即便微軟也沒有完全號召力,推動應用開發商共同改變,更何況硬體 PC 廠商。

一旦 Windows 電腦也用瀏海,將是災難,Windows 雖然功能表欄預設在下方,但頂端通常是 Chrome 瀏覽器等程式的標籤頁位置,容易被瀏海擋住。即便 Chrome 為常用程式一定會調整,Windows 生態還有各種更新率低、使用固定的工業程式,都會和瀏海有衝突。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