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技助創作者腦洞大開,數位內容改寫虛實框架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03 日 12:10 | 分類 數位內容 , 社群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未來科技助創作者腦洞大開,數位內容改寫虛實框架


世界不斷加速前進,多樣化的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變化多端的當下,我們可以預期不久的未來將會有更多創新科技豐富我們的生活與視野,涵蓋食、衣、住、行、育、樂,而其中人們的娛樂更是最直接也變動最快速的領域。

對於娛樂的需求,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原動力,而現代人類的娛樂雖然有數以百計的選項,但無可否認,幾乎所有的娛樂都與數位內容脫不了關係。

經濟部技術處近年積極佈局智慧科技創新服務等方案,透過產學研資源鏈結,讓台灣產業加速貼近最尖端科技,儲備下一個世代的發展動能。而這些深耕並不限於硬體製造,也擴及到無所不在的數位內容。

越來越大的世界,進入越來越窄的視野

相較於 20 世紀,現代人們可以接觸到的娛樂種類幾乎是數倍之多,更多的電影、歌曲、連續劇可以觀看,還多了直播、視訊、社群網站等新平台,但有趣的是這加倍寬廣的世界,全都縮小在我們的手機螢幕裡。

資策會產業研究所(MIC)發佈《社會數位轉型論述》書中提及,台灣 12 歲以上民眾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的比率,從 2010 年的 37.6%,在 2019 年已經成長到 84.4%。同時也有將近 8 成的民眾,有在使用社群媒體,這是軟體、硬體和電信網路三方共同促成的巨大轉型。

有趣的是,人們使用手機上網時從事的行為,依照比例依序為觀看影音短片、線上購物、觀賞電視或電影、玩線上遊戲、收聽串流音樂、分享照片、閱讀報紙雜誌或電子書,由此可見,手機已經大幅佔據了現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進而形成新的服務,也催生新的娛樂需求。

當社群遇上 VR:人與人最美的距離

或許是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讓人們越來越少實際接觸,卻更加渴求數位化的社交活動。台灣有 8 成民眾在使用網路社群,其中 86% 是在社群平台上瀏覽、按讚、發文,71% 使用即使通訊,但使用網路電話的比例不到 7 成,撥打視訊電話的比例更只有 52.5%。

看準了這樣的趨勢,科技巨頭都認為 VR 社群(虛擬實境)會是未來新社交趨勢,人們可以建立自己的虛擬人物,同時又能夠享受全方位的人際關係互動。

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系統所)也因應這個未來潮流,推出 OinVR 行動 XR 社群平台,使用者可以透過其虛擬化身(avatar),和朋友一起進入虛擬世界,在這裡一起看電影、玩遊戲,或是單純的聊天互動。

OinVR 平台和目前 VR 設備最大不同在於,OinVR 透過資策會研發的「動作辨識技術」,可以分析 Google、Oculus 等 VR 控制器的動作,轉化成虛擬人物的肢體動作,簡單來說,只要你舉左手,你的虛擬人物就會在虛擬世界中舉起左手,而不限於 VR 控制器的按鈕動作。

從技術面來看,要達成這樣的體驗需要龐大的資料傳輸,導致 5G 連線是必不可少的基礎。也因此經濟部技術處展開由工研院、資策會、中科院三法人聯手的 5G 相關計畫,共同投入 5G 通訊系統與應用開發、掌握 5G 自主核心技術、布局具 5G 特性之端到端系統,與強化國際標準參與及國際合作。隨著 5G 技術自主產業鏈得以逐漸成形,具體帶動 5G 產業發展即技術成熟;此外,搭配資策會伺服器即時負載平衡技術,將進一步能做到低延遲互動,讓用戶真的感受到像真人的沉浸式體驗。但這樣的體驗,究竟還要多久才能普及呢?

「未來 5 年之內,技術上就能夠解決目前的視覺落差,像是畫質、連線品質、畫面更新頻率等,讓使用者的感受更升級。」資策會系統所劉記顯組長指出,目前 XR 設備的價格還是過於高昂難以普及,而且也缺乏獨家應用與內容,是當前無法普及的主因。

資策會希望藉由這樣的平台開發,降低台灣產業界進入 XR 領域的門檻,並催生在地 XR 內容誕生,提早佈局未來,而同樣準備迎接巨大革命的還有音樂產業。

▲OinVR 支援各種不同的裝置,如 VR 頭盔、VR 眼鏡、智慧眼鏡等等,可應用於不同場景,體驗最即時的社群互動。 (Source:資策會)

區塊鏈助陣,音樂版權走向自主更聰明

聆聽音樂的管道,因為網路平台、APP 的發展而無所不在。在數位世界裡,流量不但代表人氣,更代表創作者獲得的利潤。而一夕爆紅的歌曲創造的流量,如何回饋到真正創作的人?

經濟部技術處積極布建區塊鏈基礎環境,透過資策會利用區塊鏈的特性,將區塊鏈管理模組導入音樂版權管理。希望讓現在這獨立音樂百花齊放的時代,版權管理更加簡便、有效率,避免後續法律上的爭議。

區塊鏈技術的導入,是讓創作者簡單的管理音樂作品權利;對消費者而言,除了沒有改變原本閱聽習慣外,因為歌曲版權的資訊透明、清楚,消費者更能跟原創互動、甚至取得授權。人人都可以合法、簡便的翻唱好聽的歌、拍影片配上好聽的音樂。

▲行政院唐鳳政務委員(左三)參與 AI 創作大賽記者會 (Source:資策會)

人與科技共創:數位協作

資策會科法所透過與民間業者(音樂霸、樂易創)的合作,推廣區塊鏈音樂版權管理,讓每一首作品從上傳的那一刻起,就有完整的版權規劃,為作品留下不可篡改的著作權利及分潤比例,讓版權管理更聰明。

說到用科技創作,2019 年上映的公視製播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開創了台劇運用大數據輔助創作的創新之路;2021 年上映的口碑作《大債時代》,在開發階段數據對故事背景與人物設定也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過往影視業的數據應用以行銷階段相對成熟,但在故事開發階段,由於需求與概念相對抽象、多元且各劇之間差異大,大多仰賴傳統的質化訪談方法,純粹技術大數據切入難以達到劇組的要求。針對田調階段需求,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團隊除了技術之外,也融合創意以及產業夥伴的需求與知識反饋,發展出數據田調工作方法。

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服創所)副主任徐毓良表示,數據田調已協助超過 10 部故事開發,除了已上映的兩部,目前有兩部已進入製作階段。

依據不同的主題需求,運用不同的開放數據,透過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所發展的自然語言處理與機器學習技術,拆解分析複雜的事件結構 / 觀點 / 關聯 / 偏好與擴充案例,在轉譯之後,協助劇組大幅提升了田調階段的效率、廣度,與劇組團隊本已擅長的質化田調相輔相成。

在故事靈感、設定與概念測試上,協助劇組發掘更有趣、有共感與更落地的創作角度。未來期待能持續進化方法,與更多台灣眾多優秀的影視產業夥伴,共同開創台灣電影與戲劇的新局。

從媒介到創作:科技與內容密不可分

數位科技從硬體到軟體,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最讓人驚訝又難以察覺的,其實是它如何影響了內容傳遞,甚至主導了內容創作。

在我們看不見的無形之處,數位科技無所不在,台灣作為科技島,經濟部技術處從有形到無形,從智慧製造到數位內容積極投入,鏈結產學研能量,協助產業創新升級,也創造更多嶄新服務,讓台灣社會在快速變動的世界裡,依然保有高度產業競爭力。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