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串流媒體平台顛覆唱片產業,也使一眾音樂播放器被拋棄,漸漸淡出網路世界。
Winamp 是之中最亮眼也最悲壯的。它開啟電腦聽歌時代,卻因串流媒體興起,2013 年宣告停止服務。沉寂多年,終於 11 月 20 日宣布回歸音樂市場,全新官網亮相。
Have you noticed something cool is happening?
➖ https://t.co/XuQzn5Quvc#SetTheTone ⚡️ #Winamp ? #StayTuned pic.twitter.com/FiTs3F7KeV— Winamp (@winamp) November 19, 2021
新標識,新方向
全新官網可看到全新 Winamp 標識變扁平簡潔,原本閃電標誌抽象成了兩條交錯斜槓,老用戶一眼就能意會。從簡介看,Winamp 將不再是簡單的播放軟體,而是連結聽眾與音樂創作者(It brings you close to the artists you love) ,並邀請製作人加入內測計畫,或許他們要做的是音樂社群平台?

(Source:Winamp,下同)
目前 Winamp 仍在開發階段,還有聯繫方式,邀請感興趣的人加入。
打開 Winamp 官方 Twitter 首頁,可看到除了前幾天改版消息,往前就早至 2018 年動態,那時就啟用新標識,並放出官網連結和復出預告。
Infinity. https://t.co/hmOBADia89
— Winamp (@winamp) October 19, 2018
一切都有跡可尋,現在能做的只有等,等王者歸來。
從爆紅到死亡,Winamp 經歷了什麼
Winamp 誕生於 1997 年,最初只有一個選單欄,透過命令列介面播放本地媒體文件,因在 Windows 平台執行,且透過 AMP 引擎解碼 MP3 檔案,所以名為 Winamp(起初為 WinAMP,之後更名為 Winamp)。
Winamp 一出現就成為最流行的桌面端 MP3 播放器,背後 Nullsoft 團隊也被 AOL 美國線上相中,1999 年 AOL 收購 Nullsoft。
Winamp 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大版本更新,支援更多媒體檔案格式、加入等化器和播放列表功能、支援顯示專輯封面,還有最為人熟知的 GUI 介面。

▲ 星際牛仔系列。
GUI 介面功能讓平凡無奇的播放器多了許多可玩性。開發團隊在 Winamp 2 上市時就公布介面設計規則,邀請用戶一起參與設計,集思廣益,有超過 3,000 款介面,社群文化反過來擴大 Winamp 流行性(如今還有專門收錄 Winamp 各種介面的網站)。
Winamp 引領當年軟體設計風潮,當時出現眾多模仿者:foobar 2000、千千音樂、酷狗音樂,介面設計和功能都與 Winamp 非常類似,同樣支援更換不同 GUI 介面,在各區本土化,與 Winamp 分食音樂播放器大餅。
然而智慧手機誕生,加速行動網路普及,電腦聽歌不再是最佳選擇,加上串流媒體和網路版權之爭,把 Winamp 一步步推向滅亡。AOL 於 2013 年 11 月 20 日宣布 Winamp 關閉倒數,並於 2014 年將 Winamp 賣給威旺迪旗下 Radionomy。
2013 年,Winamp 宣布死亡;8 年後同一天,Winamp 回歸。未來 Winamp 會以何種形態與世人見面,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