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影院座椅大多都是「紅色」?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12 日 0:00 | 分類 科技生活 , 科技趣聞 , 電子娛樂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為什麼電影院座椅大多都是「紅色」?


「紅色」有喜慶、熱烈、溫暖、躁動甚至暴力等意涵,不同「紅色」在不同氛圍、場景又會醞釀出各種情感。

以「紅色」聞名的優秀電影非常豐富,有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波蘭大師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的《藍白紅》三部曲、加拿大年輕導演札維耶·多藍的《幻想戀愛》,還有美國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的《鬼店》等。

不僅電影如此,每當想起電影院,腦中也會閃過紅色。為什麼傳統印象的電影院和劇院會用紅色座椅幃幕,甚至牆壁都是紅色?這背後藏著什麼奧祕?

7月設計師@designsecretsss在TikTok上傳20秒短片,告訴大家原來電影院的「紅色」設計是為「良好觀影體驗」而生。

@designsecretsss Why movie theater seats are colored red #movie #design #designsecrets #ux #color #learnontiktok #fypシ ♬ Movie Theater – Fernando Furones

短片僅兩個月累積47萬次觀看,按讚量超過5萬,並有近200條評論。評論區有一條評論尤其吸睛──「你剛剛解釋了為什麼漫畫書大部分刺客(穿)紅色和黑色」。

如今電影院更新換代,經典設計不斷淘汰,這種電影院真的會越變越好嗎?今天先回顧電影院最初的「紅色」設計,再來看看最新電影院設計風潮,一同探討與觀影體驗息息相關的電影院設計,未來該走向何方。

電影院紅色座椅、幃幕與刺客紅色斗篷有什麼關係

電影院設計成「紅色」,主要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原理。幾世紀以來,義大利一直是歐洲歌劇的神聖之地,因此義大利劇院的紅色與金色配色隨之風靡歐洲至全球。當電影院成為劇院後的主流娛樂場所時,「紅色」也沿用至設計。

有百年歷史的英國電影院Electric Cinema,是「紅色」電影院的設計典範。

▲ 英國電影院Electric Cinema。(Source:alexander williams,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1910年開業,為愛德華七世巴洛克風格,舞台設計參考17世紀教堂,由建築師Gerald Seymour Valentin設計。紅色天鵝絨和皮革包裹的大床與沙發、紅色幃幕和牆飾,屬於20世紀電影院的記憶瞬間喚醒。

不過「紅色」成為電影院主流設計,科學原理才是真正王牌。科學原理名為「薄暮現象」,又因是捷克科學家Jan Evangelista Purkyně發明,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柏金赫現象(Purkinje Effect)。

薄暮現象研究不同顏色與眼睛靈敏度的奇妙關係後,指出「隨著光線變暗,相較其他顏色,紅色顯得更暗」。

▲ 薄暮現象。(Source:Twinsday,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換句話說,室內光線變暗後,波長650nm左右的紅色將是第一個消失的顏色。因此「紅色」運用在電影院設計時,燈光熄滅後空間會顯得更暗,放映影片在同等設備情況下會更清晰,影像質感更好。

波長值方面,紅色數值最高,相反藍色及綠色數值較低,也就是用藍色或綠色設計的電影座椅,在漆黑的電影院可見度很高,一定程度會影響觀眾的注意力和專注度。

首爾弘大CGV電影院與生活品牌YOGICO合作,將傳統座椅換成五顏六色的豆豆沙發。比起電影,豆豆沙發更像主角。雖說看電影時身體舒適度提高,但從網友現場觀影圖看,小清新畫面在可愛空間設計裡略顯違和。

▲ 首爾CGV電影院。(Source:YOGIBO

隱形眼鏡品牌Cooper Vision聲稱,飛行員夜間飛行前會先戴紅色眼鏡進入更佳視覺狀態。同樣原理,在紅色電影院環境待一段時間,開場後也可幫助眼睛以最好狀態觀影。

專業劇院舞台幃幕製造商WBL,指出紅色背景不易吸收光線,可讓舞台聚光燈有更大發揮空間。同時紅色面料阻燃性較其他顏色更強,尤其技術欠佳的過去,使用紅色布幕一定程度抑制火災蔓延。難怪漫畫及經典故事,刺客總會披紅色或黑色斗篷。

即使全黑電影院也可用紅色點睛

全球疫情下,電影院也受強烈衝擊,被迫居家的人們開始看電視和串流媒體。然而世界排名第一的電影公司AMC做了一件從來沒人做過的事──斥資2,500萬美元在電視、網路平台等競爭對手為自家電影院打廣告。

這則廣告不容小看,製作陣容非常強大──妮可·基嫚主演,《鬥陣俱樂部》、《龍紋身的女孩》、《控制》攝影師Jeffrey Scott Cronenweth和Tim Cronenweth擔任導演,獲奧斯卡提名的Billy Ray擔任編劇。

廣告共有15秒、30秒和60秒三版,於不同國家播放。最長60秒版9月8日在YouTube發表,妮可·基嫚全片娓娓道來,將電影院的美好深情述說。

廣告第一句就是:「我們來到這地方,尋找魔法。」最後一句是「AMC電影院,我們讓電影更好」。取景地是AMC最新電影院──洛杉磯AMC Porter Ranch 9。這家電影院有AMC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由建築事務所Architects Orange設計。

電影院空間以黑色為主色調,座椅和牆面均為黑色和灰色調,輔以暗黃色燈光,但「紅色」依然點睛──影廳入口的AMC logo泛紅光,是整個影廳除黃色外僅有的亮色。

(Source:影片截圖)

同樣是黑色座椅,但引入「紅色」為設計的有今年5月完工的歷史悠久電影院──Batek Architekten工作室負責設計的布勞爾斯特恩電影院,位於德國柏林北部。

(Source:Dezeen

無論入口紅色天鵝絨座椅,還是影廳紅色布幕、天花板和走廊,以及牆面藝術作品飄在頭頂的紅色,都將屬於電影院的「經典紅」演繹得恰到好處。

「紅色」電影院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世紀多以來,電影院不僅倖存,且蓬勃發展。經歷世界所有變化的年代,經歷繁華和絕望,新興技術和不斷增加的娛樂方式,儘管幾十年來電影業一再面臨威脅,但電影院仍是社會和世界文化結構的重要組成。

──AMC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Adam Aron

回溯電影院歷史,1896年10月19日愛迪生Vitascope劇院對外開放,有72個座位,是第一個專為看電影設計的空間。1905年入場費僅5美分的Nickelodeon電影院在美國開業,並兩年間拓展到3,000家。

1925年左右,有「電影宮殿」之稱的精美電影院開始以每年開數百家新店的速度迅速發展,更多中上層階級加入電影觀眾隊伍。「紅色」也在這階段大量運用於設計。

1931年,現在常見的摺疊椅面世,讓電影院風潮更熱烈。之後寬螢幕、環繞聲、3D、IMAX、4D相繼成為熱門詞,電影院走上多樣化發展之路。

直至今天,IMAX對觀影體驗的發展無法忽視。IMAX全稱Image MAXimum,是巨幕電影的意思:「具更高解析度、清晰度和亮度、更大對比度及更全色域覆蓋的電影攝製、轉製、放映系統」。

1967年,一群熱愛電影的加拿大人Graeme Ferguson、Roman Kroitor、Robert Kerr和William C. Shaw創立了後來改名為IMAX的Multiscreen有限公司。1970 年,《Tiger Child》為第一部IMAX電影在日本大阪世博會放映。1990年代後期,《霸王龍:重返白堊紀》和《幻想曲2000》等電影的成功,讓IMAX電影迅速普及。

IMAX大規模普及也對電影院提出更高要求。IMAX巨幕影廳之後,電影院還能有什麼更未來化的設計?建造中的法國巴黎電影院Ōma Cinema有很吸睛的回答。建築師Pierre Chican顛覆電影院布局與構架,從歌劇院包廂設計汲取靈感,將整個電影院設計成由一個個懸空包廂及半弧形巨大銀幕組成的沉浸式觀影空間。

由於包廂如同飄浮在空中,互不遮擋還可讓所有觀眾盡可能在最佳距離觀影。

▲ 法國巴黎電影院Ōma Cinema。(Source:Ōma Cinema

(Source:AD Italia

這設計與星際大戰銀河共和國參議院的場景高度相似,也由科幻電影抽出彷如未來的現代感放到現在。除了普通包廂還可升級VIP包廂,Ōma Cinema還有VIP專屬走道、休息室和酒吧。

電影永遠不會被電視、網路媒體平台取代,但電影院為觀看電影和塑造觀影體驗的重要空間,得給觀眾更多選擇──既可選擇2D或3D電影,也可選擇傳統紅色影廳或新奇有趣的主題影廳,更或所知分類無法定義的全新影廳。唯有這種空間設計,優秀的電影才能以最佳狀態呈現。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