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座「漂浮城市」決定了,就在南韓釜山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13 日 8:3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科技生活 , 科技趣聞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全球首座「漂浮城市」決定了,就在南韓釜山


全球近 50% 人口都生活在沿海地區,隨著氣候變暖,到 2025 年 90% 大城市將面臨海平面上升危險……這些大概都聽膩了,但環境威脅仍然兇猛,確實一天天逼近。

有人說人類移民火星前,「漂浮城市」或許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最近聯合國有些新進展。

11 月 18 日,聯合國人居署、南韓釜山市政府和科技公司 OCEANIX 簽署協議,將在釜山市建造世界第一個可持續的漂浮城市原型,預計 2025 年建成。漂浮城市預設為防洪基礎設施,隨海而建,藉完全整合的零排放閉環系統,可自給自足生產食物、能源和淡水。

釜山人口約 340 萬,也是世界最繁忙港口之一,當然面臨海平面上升威脅。聯合國人居署執行主任 Maimunah Mohd Sharif 表示,這是理想的測試地點。

可持續的漂浮城市,是我們應付氣候變化的策略之一。與其和水搏鬥,不如學會與和平共處。我們期待藉由漂浮城市概念,找到適應氣候又不破壞自然的解決方案。

早在 2019 年,OCEANIX 聯合建築事務所 BIG、麻省理工學院海洋工程中心提出漂浮城市計畫「OCEANIX CITY」,並在圓桌會議得到聯合國支持。當時設想,OCEANIX CITY 面積約 75 萬平方公尺,由 6 個正六邊形浮島組成,每個浮島分別是醫療、教育、購物、文化中心等公共用途,累計容納約 10,000 名居民。

(Source:OCEANIX

漂浮城市的支撐底座會使用 Biorock 生態岩石,硬度是混凝土 3 倍,只要有電流就能無限增長,可自我修復,且隨時間變得更堅固,足以抵禦洪水、海嘯和 5 級颶風。漂浮城市還擁有可持續、零廢棄物的人造生態系統。飲用水有 3 個來源:建築表面雨水、城市底部海水淡化裝置,和太陽能電池板從空氣提取水分。

農作物會採用新種植技術,用水量比傳統農業少 90%;魚類排泄物可當肥料,城市底部還會發展海藻、牡蠣、貽貝、扇貝等海洋產物養殖。另外,生活垃圾會透過管道分類回收。

OCEANIX 團隊表示,這次釜山漂浮城市可能會微調,與南韓建築設計師合作,因地制宜,重新規劃城市規模大小等細節。施工計畫將在 2022 年 4 月​​聯合國圓桌會議公布,成本預計 2 億美元。

目前有建造漂浮城市的,不只聯合國和 OCEANIX。看過香港《麥兜故事》動畫的人,應該忘不了椰林樹影、水清沙幼、坐落印度洋的馬爾地夫。馬爾地夫一直是「度假天堂」,但多項報告指出,到 2050 年,近 80% 土地將被海水淹沒,無法居住。

今年 3 月,馬爾地夫政府跟荷蘭設計工作室 Dutch Docklands 合作發表「馬爾地夫漂浮城市」(MFC)計畫,自稱「世界第一個真正的漂浮城市」。

▲ 馬爾地夫漂浮城市模擬圖。(Source:Maldives floating city,下同)

MFC 距離馬爾地夫首都約 10 分鐘船程,面積約 200 萬平方公尺,有住宅區、商業區和醫院學校政府等服務機構。

漂浮城市由一系列蜂窩狀六角形結構組成,靈感來自當地珊瑚的獨特形狀。城市周邊會與一圈島嶼相連,同時也在底部培育新珊瑚礁,當屏障幫助穩定結構,抵擋風浪。不用填海拓地,也不傷害大自然,官方表示,MFC 兼顧可持續性和宜居性,規劃數以千計棟房屋,讓當地普通捕魚家庭也住得起。

據目前規劃,每個住宅單位面積為 100 平方公尺以上,售價 25 萬美元起。

▲ 馬爾地夫漂浮城市模擬圖。

MFC 以智慧電網供電,用水冷系統幫助城市降溫。計畫 2022 年開始動工建設,5 年內分階段完成。

自意識到氣候變化帶來的環境威脅,人們一直在探索「海上生活」解決方案。以往漂浮城市方案不少,但真正建成幾乎沒有。從這角度看,上述計畫能得到當地政府支持和認可,有明確選址,並有望明年開始動工,已算邁出一大步。

至於誰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個漂浮城市」,是南韓釜山還是馬爾地夫?就讓施工再跑一會,到時海上見。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OCEANIX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