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和烏克蘭戰爭雙重打擊,全球化秩序受考驗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3 月 29 日 8:00 | 分類 國際觀察 , 國際貿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疫情和烏克蘭戰爭雙重打擊,全球化秩序受考驗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僅撼動了全球政治局勢,有些人也開始擔憂,這場戰爭可能讓世界的全球化進程因此終結。

過去數十年,全球經濟一直走在打破貿易藩籬、強化各國經濟連結的全球化道路上。然而,過去兩年來的COVID-19疫情,讓不少人開始質疑這個讓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的經濟模式,而今年2月底爆發的烏克蘭戰爭,更進一步讓這個體系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驗。

就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屆滿一個月之際,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日前在一封寫給股東的信中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終結了我們過去30年所經歷的全球化。」

芬克認為:「在這場戰爭導致俄羅斯被孤立於資本市場的同時,企業和政府也將更廣泛地檢視他們對其他國家的依賴。這可能會造成企業把更多營運放在境內或在近岸生產,導致從部分國家更快速地撤出。」

芬克的發言反映出在近期的這些危機發生之後,人們對全球化與全球經濟的理解已經出現轉變。

疫情戰爭雙重打擊  威脅全球供應鏈

兩年多來的COVID-19疫情,全球過去習以為常的交流往來遭遇阻礙,也引發人們對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的質疑。例如在疫情一開始爆發的時候,外科口罩的短缺,凸顯了全球各類商品的製造嚴重依賴中國工廠的問題。

俄羅斯在今年2月底侵略烏克蘭,也進一步加劇了對經濟相互依賴的擔憂,全球各地從能源供應、汽車零組件,一直到小麥、原物料等產品的出口,都受到了威脅。

作為全球最主要的兩大糧倉,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引發了對世界糧食短缺的擔憂;此外,在俄羅斯遭到西方國家嚴厲制裁的情況下,德國等歐洲國家嚴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問題,也成為焦點。

世界貿易組織(WTO)前秘書長拉米(Pascal Lamy)告訴法新社,許多已經出現的脆弱性,顯示出將供應鏈分散在不同地點的局限性。

從離岸外包到盟友合作

這種全球貿易緊張局勢,讓各國尋求在關鍵領域中取得「戰略自主權」。例如美國和歐盟25日達成一項協議,將成立一個聯合工作小組,幫助歐洲擺脫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此外,半導體的生產現在也成為歐洲和美國的優先事項。

根特國際與歐洲研究所(Ghent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 European Studies)教授德維爾(Ferdi De Ville)說,疫情沒有在回流方面帶來根本性的改變,但這一次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這場衝突將影響企業如何看待他們的投資決策和供應鏈。

德維爾說:「就影響深遠的制裁來說,他們已經意識到,在過去一個月之前可能無法想像的事情現在已經成為現實。」而他們現在的目標是重新將戰略依賴導向盟友,德維爾稱之為「友誼支援」(friend-shoring)而不是「離岸外包」(off-shoring)。

但對拉米來說,這代表著「沒有去全球化」。他認為全球化是一種「不停在演化的動物」。

美中關係  影響全球化走向

事實上,全球化早在美國前總統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兩國互相祭出懲罰性關稅後,就已經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而美中關係對全球貿易和全球化的影響,也仍在持續發酵中。

現任總統拜登上台後,不僅延續對中國的關稅,拜登也在3月初的國情咨文,呼應了川普讓美中經濟脫鉤的想法,強調「購買美國貨」的重要性。

不僅如此,美中之間的貿易關係,對全球化帶來的威脅並沒有消退。尤其是中國拒絕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已發出警告,如果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向俄羅斯提供物質支持,將面臨「後果」。

比起俄羅斯,由於中國在全球經濟中佔有更重要的地位,一旦由美國主導的制裁延伸到中國,將對全球經濟帶來更嚴重的打擊。

紐約時報引述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經濟學家勒夫利(Mary Lovely)表示,她不認為中國會為俄羅斯「賭上一切」,但這場戰爭仍可能讓美中關係惡化,進而傷害經濟關係。

勒夫利說,俄羅斯日益迫切需要援助,美中將如何回應這些需求帶來的挑戰,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政策不確定性對於已經在重新檢視供應鏈的跨國企業來說,是另一個推力。

烏克蘭戰爭的發展,以及美國、中國與各主要國家如何回應這場危機,勢必會是影響未來全球化發展的關鍵。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