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森未來成立新車廠,主打 L4 級氫燃料重卡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14 日 8:30 | 分類 汽車科技 , 能源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圖森未來成立新車廠,主打 L4 級氫燃料重卡


圖森未來聯合創辦人陳默 10 日宣布,創立專注研發、設計、製造和銷售可搭載 L4 自駕功能的氫燃料重卡及加氫基礎設施服務新公司 Hydron。新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州洛杉磯。

Hydron計劃在北美地區與合作夥伴建設生產製造工廠,在北美本土化生產。第一代產品預計2024年Q3交車,量產車將搭載L4等級自駕功能全套感測器、計算單元和冗餘執行器。陳默將全面投入新公司管理經營,專注氫燃料自駕卡車。

氫燃料重卡,真香

圖森未來已在自駕重卡領域取得成績,現在又選擇進軍氫燃料重卡。業界人士透露,一台自駕氫能重卡價格至少200萬人民幣,僅一套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成本就接近120萬人民幣。

氫燃料電池原理並不複雜,氫與氧結合生成水時產生電能和熱能,零碳排放、能量密度高、充電速度快等讓相當多人將氫燃料電池看作未來電動車標準。各國政府對氫燃料電池的重視程度也不容小覷,美國、日本、南韓及歐盟等均推出多項政策大力扶持氫燃料電池發展。

中國的氫燃料電池政策也給業界發展充足資金。2020年9月國家五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確定「以獎代補」對入圍氫燃料電池車示範城市給予獎勵,示範期暫定四年,城市群最高獎勵額度為18.7億人民幣。

幹線物流重卡是業界公認有望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率先商業化場景之一,氫燃料電池強強聯手,自然成為汽車業話題。近兩年有多家自動駕駛公司布局氫燃料電池卡車領域,也有燃料電池公司悄悄投資自動駕駛企業。

清能股份是最早開始燃料電池研發生產企業之一。2020年清能股份在美成立氫能汽車公司Hyzon Motors,主要產品就是氫燃料電池商用車,之後在那斯達克上市,頗受美股投資人關注。2021年Hyzon Motors宣布與英國自動駕駛公司AIDRIVERS合作,共同研發、生產自動駕駛氫燃料電池卡車,第一批卡車預定今年交車。

除此之外,還有廣州漢合汽車2020年發表的氫燃料電池自動駕駛重卡星索1號、現代汽車2021年自駕氫動力概念卡車TrailerDrone,均宣稱完全自動駕駛,單次充氫後可行駛近1千公里。

現階段看,氫燃料重卡確實有點熱過頭,但也要理性看待缺點。氫燃料電池還有成本高昂、耐久性不足等一系列問題不可忽略。許多企業現階段雖布局積極,但投資後何時才能看見產品很難估計。

商業化不易

業界氫燃料重卡商業化已開始,之前氫燃料車以政府買單為主,用途多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不過2021年中國氫燃料電池重卡全年銷量雖同期相比增長42.28倍,但銷量數字僅779輛。因此氫燃料重卡才剛踏上商業化之道。

阻礙氫燃料重卡商業化落地的最大因素並不是自駕技術發展,氫燃料電池之「貴」才是致命缺陷。也是以馬斯克為代表的看衰派大肆吐槽氫燃料電池為「智商稅」的原因。

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受採透露,燃料電池系統及儲氫系統約占整車成本65%,是降成本關鍵。氫燃料電池核心零件如質子交換膜、雙極版等仍依賴進口,價格不菲。以質子交換膜為例,製作質子交換膜的全氟磺酸樹脂技術壁壘較高,截至2020年,美國科慕(原為美國杜邦)、比利時索爾維與日本旭化成三家便占全球 90%以上產能。

氫燃料電池更大困難在氫氣製、儲、運環節。據產業鏈劃分,氫能可分為上游氫氣製備、中游氫氣儲運和下游氫氣應用等眾多環節,產業鏈條長且難處多。技術成熟不高導致氫氣價格不菲,羅蘭貝格《中國氫燃料電池重卡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由於市場用氫量不足,外供加氫站氫氣主流價格區間為每公斤60~80人民幣,部分地區最低也要40人民幣。

氫氣價格高,氫燃料重卡價格自然不低。業界人士透露,一台自駕氫能重卡價格至少200萬人民幣。「1千瓦氫燃料電池價格約5千人民幣,對長途幹線物流重卡,基本一次就要配240千瓦氫氣,近240人民幣。算下來一套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成本就近120萬人民幣。」

即使政府按每公斤氫給企業補貼35人民幣,單從車隊經營角度看,柴油重卡每跑100公里成本是210人民幣,氫能重卡每跑100公里成本約350人民幣。「一台重卡全壽命週期,約可經營120萬公里,如果現在有一台氫燃料電池重卡,生命週期計算比柴油重卡成本就要增加100多萬人民幣。」

加氫網路建設也是難題之一。中國氫能聯盟數據顯示,一座日加氫能力500公斤、加注壓力為35MPa的加氫站投資成本接近1,200萬人民幣(不含土地費),約等於傳統加油站3倍,設備成本占投資成本(不含土地費用)80%以上。

製氫、儲氫、運氫、加氫等高昂成本,使氫燃料電池重卡商業化進度並不順利。市場也有聲音,氫燃料電池可走鋰電老路,憑藉政策補貼降本推廣普及。但時移世易,電動車市場不再是鋰電崛起前的時代,氫能政策也無法與鋰電政策相比。 氫燃料電池即便想「重蹈覆轍」也有點無能為力。

氫燃料電汽車的困難也並非中國獨有,即便電池核心零件有優勢的國家,氫氣成本也是頗令人頭疼。南韓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數據,2021年全球氫燃料電池車銷量只有1.7萬輛,也就是說全世界氫燃料電池車基本上都只是商業化最早期。

不過氫能應用未來仍多方看好,天風證券汽車團隊就曾預測,氫燃料電池車成本將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成熟下降,到2030~2050年,生命週期成本將在物流車、客車、重卡和乘用車領域逐步超過純電動車型。

總結

「雙碳」背景下,氫能的綠色優勢明顯,加上自動駕駛大潮不斷向前,諸多企業布局氫燃料重卡的戰略意義更勝實際意義。專業人士也認為:「現在做氫能專案不為盈利,而是為了五年後市占和十年後收回成本。」圖森未來成立新公司Hydron的目的也是為了先占位,畢竟若想乘涼,就得先種樹。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Hyd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