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鋰電池公司 Northvolt,2016 年才成立,現在已和福斯、BMW 等車廠簽下超過 500 億美元的合約,是估值達 120 億美元的「十角獸」。
一間飛機公司Heart Aerospace,致力於用電池讓飛機飛上天,美國聯合航空和加拿大航空公司已跟它下訂。
一家電動船公司X Shore,已開發一艘要價約新台幣300萬元的全電動船,被稱為「水上版特斯拉」。
這些新創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來自瑞典。彭博報導,瑞典儼然已成為「綠色矽谷」。 諮詢公司麥肯錫指出,全球前百大最永續公司之中,瑞典一國就囊括12間公司。
為何瑞典能成為「綠色矽谷」?
首先,瑞典比美國相對年輕的新創生態系,在減碳浪潮中,反而成為它的優勢,能快速轉向、加倍投資清潔科技。
「現在的年輕人才想要賺錢,但也想要有使命感。歐洲在這方面有競爭優勢,因為生態系更年輕,有許多可投資的地方;相比之下,美國生態系有太多根深蒂固的參與者和資本,他們很難重塑自己。」視訊軟體公司Skype創辦人、現為歐洲創投公司Atomico執行長的曾斯特羅姆(Niklas Zennström)告訴科技媒體Wired UK。
2021年,瑞典第一次超過英國和德國,成為歐洲最大的新創生態系,竟有高達57%的創投資金都挹注到使命導向新創。
在瑞典,不管是百年家族基金,或是年紀較長的科技巨頭,都毫不吝嗇的投資當地清潔科技新創。
例如,家具巨頭宜家家居(Ikea)已投資Northvolt;串流音樂巨頭Spotify的創辦人埃克(Daniel Ek)自己投資了綠色鋼鐵新創H2 Green Steel;瑞典億萬富翁瓦倫堡家族透過各種資金持有Heart Aerospace、無人電動卡車新創Einride的股份。
甚至,新創互相幫忙,形成一個完全由清潔技術構成的商業網絡。例如,Einride替燕麥奶公司Oatly開發電動卡車。
「你先開始投資,它(新創)開始上軌道,你投入更多,然後形成一個正向循環。」瑞典創投EQT Ventures合夥人佩爾森(Ted Persson)告訴彭博。
其次,瑞典永續的生活方式,加上友善的創業環境,兩者相加,讓清潔科技新創更容易在此誕生。
瑞典人自然的「生活方式」,讓綠色、永續觀念融入日常、一般人生活,因而經常迸發出具有創意的商業點子。在斯德哥爾摩,經常有以影響力為導向的聚會小組活動供市民參加。
「過去11年,周遊世界各地以外的時間,我一直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這裡是世界上少數將現代生活方式和自然意識結合的地方,回收、電動車、自行車、素食主義盛行都顯示這點,」一間服務使命導向企業的非營利基金會Norrsken House Stockholm總經理、來自台灣的劉大衛(David Liu)告訴當地媒體The Local Se。
瑞典的創業精神蓬勃。斯德哥爾摩是歐洲人均獨角獸(指成立未滿十年、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未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城市,每10萬人有0.8間獨角獸,僅次於美國以矽谷為中心的灣區,當地每10萬人有1.4間獨角獸。
除此之外,瑞典具有強大的在地支持生態系。一般新創,在一地發芽後,為了長大,通常會移動到其他資金更充沛、環境更友善的地點茁壯。
但根據Atomico製作的《2021年歐洲科技狀況報告》,在所有歐洲國家中,瑞典新創在原地長成獨角獸的比例,是全歐最高。
當然,瑞典也有挑戰,一個就是讓清潔科技新創變得有價值,也就是產品和商業模式獲主流投資埋單,才能在全球生態系中發揮最大影響力。自1975年以來,有5成美國最有價值的公司成立,相比之下瑞典此一數字是35%。
丹麥創新中心(Innovation Centre Denmark)指出,與一般新創相比,清潔科技新創需要更長的時間研發產品、商模。因此,瑞典生態系能否輔助新創持續獲得融資、發展商模上必要的協助,將成為這個綠色矽谷是成是敗的重要關鍵。
不過至少目前,這個寒冷、看似與世無爭的北方國家,結合人民對永續的熱愛,以及蓬勃的創業能力,正站在新興永續浪潮頂端。「這個北歐國家已經建立永續的招牌,」麥肯錫諾克勒(Tomas Nauclér)表示,「那裡有勇敢的公司領導者,執行大膽的擴張並引領潮流」。
- State of European Tehc 21 Report
- How Nordic investors invest, according to Nordic investors
- Europe’s Plan to Beat Silicon Valley at Its Own Game
- Stockholm – why Sweden’s capital is Europe’s new home of impact
- A New Silicon Valley Emerges at the Arctic Circle
- Why investors are turning towards impact start-ups in Stockholm
(譯者:張方毓;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 不畏台海緊張砸50億設點 IBM為何高雄徵才千人?
- 韓國年輕人吹起摳門理財風⋯流行吃便利商店、日領存款利息
- 梅西在國家隊的影響力,為什麼不如職業隊?因為缺乏「這件事」支撐他!套用到職場也一樣
- 「每天早上來杯咖啡」在歐洲成為奢侈消費,得花1.4倍的錢才喝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