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軟體加速工作溝通效率卻模糊私人生活邊界,從設定溝通界線拯救企業中「安靜辭職」的難題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12 月 08 日 9:00 | 分類 軟體、系統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通訊軟體加速工作溝通效率卻模糊私人生活邊界,從設定溝通界線拯救企業中「安靜辭職」的難題


最近突然竄紅的「安靜辭職」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在 Google 輸入安靜辭職關鍵字,發現高達 50 多萬筆相關資料。企業溝通軟體 JANDI 分享觀點,究竟企業要如何透過有效溝通與協作,來避免員工因長時間面對工作壓力、或私人時間無法得到尊重而陷入安靜辭職?

今年度在許多工作及商業媒體出現一個新的關鍵字「Quiet Quitting」,中文翻譯為安靜辭職或在職離職。這個新詞最初是從 TikTok 媒體竄起,少數用戶發佈 Quiet Quitting 為題的影片,結果從美國引發許多網友的迴響,紛紛錄製自身安靜辭職的經歷,並搭配 #Quiet Quitting 標籤,迅速讓相關主題的短影片累計上千萬瀏覽量。

安靜辭職≠真正離職

Quiet Quitting 不是真正離職的狀態,更精確的定義,指的是上班族不再過度努力、積極爭取上位,並且抵抗加班文化,下班後不讀也不接任何與公事有關的訊息跟電話。Quiet Quitting 說法快速獲得Z世代、千禧世代贊同,討論風氣也從歐美世界吹到華人圈,在 Google 輸入『安靜辭職』這組關鍵字,就發現有高達 60 多萬筆的相關資料。

過去歐美國家相對亞洲地區,對於勞工權益、工時規範、同工同酬等相關意識,甚至在立法程序上都走在前頭。深受「天道酬勤」數千年思維薰陶的東亞文化圈,對於工作勞動的省思,近幾年受到西方社會思潮影響,也逐漸呈現出不同樣貌。例如中國新生代工作者,浮現所謂「內卷效應」與「躺平族」等社會詞彙,顯示「奮鬥文化」在中國也不再是霸權意識,越來越多中國青年選擇當佛系勞工。

企業該如何利用協作軟體解決安靜辭職現象?善用軟體功能設定界線,尊重溝通隱私

不論是安靜辭職或躺平文化,凸顯員工想法的改變,讓企業面對管理人才議題是越來越棘手。如果還是用家父長權威思維,遇到員工不敬業態度,馬上祭出罰則或辭退,那麼只會遇到更高頻率的人才流失問題。那麼企業跟勞工之間,該如何避免安靜辭職的風氣在組織內醞釀?

首要的建議,創造與員工有更多交流或溝通的機會,而且拋出邀約的人不管是人資或是部門主管,都要遵守「多聽少說」的原則。聽取員工在工作遇到什麼挑戰,如果涉及個人隱私問題,更要保護對話內容,以企業溝通軟體 JANDI 為例,JANDI 具有一對一私訊功能,就可確保員工在分享個人想法的時候,不會被其他同仁看到。

至於有些員工想訴苦的對象不一定是自己的主管,有可能是別的部門或是其他同事,那麼也可以設計跨部門交流制度,排定出專門的時間、空間,讓員工可以跟自己工作沒有直接有關的人傾吐煩惱,讓第三方聆聽者從旁觀角度,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避免精神勞動、下班後還想著上班的事,主管應建立友善工作文化與非上班時間的回覆機制

另一種建議則是避免團隊過勞。根據安靜辭職的擁護者指出,安靜辭職的另一個內涵,是在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把兩者明確劃出界線。因此企業可以規範員工在下班之後,就減少非必要的公事訊息干擾。

▲員工可以在 JANDI 上將自己設定為休假模式,讓請假時排除訊息通知。(圖片提供:JANDI)

不過有些主管仍無法遵守該怎麼辦?JANDI 建議,除了可以設定休假模式,讓請假時排除訊息通知;在下班時候,公司也可以允許員工不用讀取工作訊息。主管想在議題留下重要訊息,員工可以隔天上班後再處理,不僅不會受到罰則,也不用有訊息必回的壓力。讓公司文化形成下班後不用刻意讀訊息的氛圍,自然能避免同仁有工時超額的情況。

點擊立即諮詢如何為企業導入 JANDI

(首圖來源:JANDI;資料來源:JA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