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日報》報導,儘管國際宣布對俄羅斯制裁和出口管制禁令,但比對俄國海關數據發現,中國仍提供俄羅斯軍方入侵烏克蘭的技術與零組件,這些中國國有國防公司出口俄國的物資包括導航設備、干擾技術和戰鬥機零組件等。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專門從事辨識國家安全威脅的華盛頓非營利組織「高級國防研究中心」(C4ADS)取得俄羅斯海關資料顯示,這些國防物資只是俄羅斯去年2月入侵烏克蘭後進口數萬批軍民兩用商品的小部分,且紀錄顯示,大部分軍民兩用貨物多來自中國。
儘管俄羅斯外交部與國防部和經濟部並未表示意見,並強調俄羅斯擁有足夠技術潛力確保並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但報導指出,雖然俄羅斯有能力境內生產大部分基本軍事需求,但仍嚴重依賴進口現代戰爭不可少的軍民兩用技術,如半導體。
俄嚴重依賴進口軍民兩用技術產品
西方去年2月開始針對俄羅斯進口半導體晶片、紅外線感應與雷達設備等嚴加限制,希望削弱俄國戰爭機器,但海關和公司紀錄顯示俄羅斯仍能透過尚未加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國家進口相關技術。
許多受出口管制的產品,仍流經土耳其和阿拉伯國家進口,特別是軍民兩用產品,多由中國公司出口。
《華爾街日報》分析西方對俄展開制裁後,俄羅斯海關記錄的84,000多批貨物,許多是拜登政府列入制裁目標的國防重要商品。C4ADS還指出,俄羅斯官方海關紀錄可能不包括所有紀錄。
此外,《華爾街日報》也確定制裁行動後與其他制裁計畫下的十多家俄羅斯公司和中國公司,這些數據提供大量證據,證明俄羅斯如何迴避西方反應核心,且這些俄羅斯公司戰爭時也直接使用相同零組件。
美國官員表示,正在調查這些違禁產品出口和商業交易,並準備對可能的新目標實施制裁,日前美國財政部已在制裁名單增加近20名個人和公司,理由正是這些人幫俄羅斯國防公司採購武器和其他商品。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Mil.ru [CC BY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