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發射間諜衛星,突顯彈道飛彈技術升高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11 月 27 日 8:10 | 分類 軍事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北韓發射間諜衛星,突顯彈道飛彈技術升高


北韓 21 日宣布軍事偵察衛星「萬里鏡一號」(Malligyong-1)順利送上軌道,引發美國、日本、南韓以及聯合國的譴責。分析指出,不論這顆衛星的實際功能如何,發射搭載衛星的這枚火箭突顯北韓規避聯合國制裁的能力,並表明彈道飛彈製造能力達更高水準。

北韓成功發射間諜衛星  加劇朝鮮半島緊張情勢

北韓21日宣布洲際彈道飛彈技術研發的「千里馬一號」(Chollima-1)火箭,「準確地」將「萬里鏡一號」軍事偵察衛星送上軌道。南韓隨後宣布部分中止2018年與北韓達成的「九一九軍事協議」,並從11月22日起,恢復兩韓邊境空中偵察行動。北韓最新挑釁行為也招致美日韓與聯合國譴責。

南韓國家情報院(National Intelligence Service)23日指,北韓發射的軍事偵察衛星成功進入軌道,但是否像北韓聲稱正常運作,還需時間證明。

儘管專家評估,北韓這顆衛星技術不夠先進,無法執行軍事偵察任務,但北韓成功地將第一顆間諜衛星送上軌道,顯示軍事力量已進入太空。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日本特派記者麥凱瑞(Justin McCurry)撰文分析,認為北韓太空存在變大將加劇朝鮮半島軍事緊張局勢,並突顯國際制裁的無效性。

華府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高級研究員潘達(Ankit Panda)指「北韓可以利用軍事偵察衛星,更有效地瞄準南韓和日本,或是在戰爭期間進行損害情況評估」。

北韓為何此時發射軍事偵察衛星?

北韓繼5月和8月兩度發射間諜衛星出現尷尬失敗後,隨即表示準備10月第三次發射,導致日本、美國和南韓進入高度警戒狀態,但延後到11月21日晚間才發射。

分析認為,北韓延後發射可能是因技術挑戰。

日本放送協會(NHK)前首爾分社社長池畑修平(Ikehata Shuhei)表示,北韓此時才發射衛星,可能是獲俄羅斯幫助,許多觀察家認為北韓請求俄羅斯技術支援。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Kim Jong-un)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9月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會面,普丁承諾支援北韓衛星與搭載衛星升空的火箭技術。

其次,南韓計畫11月30日從加州的美國空軍基地,發射首枚自製軍事偵察衛星。池畑分析,平壤可能認為現在發射衛星更容易使國際社會閉嘴,因首爾也有發射,且搶先南韓一步有助金正恩激勵北韓人民。

至於平壤此時發射衛星,池畑認為是希望避免激怒北京,等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舊金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會面後,才將衛星送上軌道。

間諜衛星功能不詳,彈道飛彈技術水準提高

撇開衛星功能不談,平壤利用日益成熟的洲際彈道飛彈(ICBM)技術,研發載運間諜衛星的「千里馬一號」火箭,顯示北韓飛彈技術大幅成長。

南韓總統尹錫悅(Yoon Suk-yeol)也承認北韓武器研發達令人擔憂程度,並指平壤成功發射偵察衛星,「代表北韓洲際彈道飛彈能力提升到更高程度」。

《衛報》日本特派記者麥凱瑞也指出,北韓成功將軍事偵察衛星送上軌道,突顯平壤有能力規避聯合國彈道飛彈和核武器制裁,並同樣遭國際孤立的俄羅斯幫助下,提高衛星技術,是北韓被控為俄國入侵烏克蘭戰爭提供彈藥後克里姆林宮的「回報」。

專門研究北韓問題的美國網站「北韓新聞」(NK News)創辦人歐卡羅(Chad O’Carroll)表示,北韓政權現在能聲稱擁有一顆軍事偵察衛星,「即使衛星功能相對普通,也能提供整個地區軍事行動和設施即時情報。是很大轉機。」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stephan)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