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是珊瑚礁大規模死亡的主要原因,海溫上升會促使珊瑚驅走共生藻,引發珊瑚白化,然而珊瑚生態遇到的威脅不只一個,環境壓力也讓珊瑚更容易被細菌感染。這時候,海參或許是救星。
海參藉由過濾沙子中的雜質、以海底沉積物為食,可以說是海床上的自動吸塵器,能控制海中微生物的數量,發揮重要的生態平衡作用,然而牠們也是許多人的盤中飧,過度捕撈下越來越稀有。
如今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 Mark Hay 跟 Cody Clements 正為了解海參對珊瑚礁健康的重要性,在南太平洋進行一系列實驗。
團隊首先在法屬玻里尼西亞的莫雷阿島附近,將海參留在 10 個沙質海底區域,再移走另外 10 個區域的海參,之後每個區域中種植 5 株叉枝軸孔珊瑚(Acropora pulchra),並在接下來的 45 天內每天報到檢查。結果顯示,若沒有海參幫忙,珊瑚因沉積物疾病引起的死亡率高出 15 倍。
研究人員在位於夏威夷和美屬薩摩亞之間的巴爾米拉環礁也有進行類似的小規模實驗,同樣獲得類似的結果,這次他們還使用不同種類的海參與珊瑚組合,綠刺參(Stichopus chromonotus)跟鼻形軸孔珊瑚(Acropora nasuta)。
團隊希望,他們的發現能促使各國政府和其他團體更重視海參,實施更嚴格的捕撈限制,同時也建議,可以在需要保護的珊瑚礁附近放養一些海參,指出養殖海參也能幫助養魚場清潔。
Clements 舉例,如果我們把魚缸所有的浮渣吸收器都拿走,理所當然地魚缸最後會超級髒,過去我們一直說海參多麼重要,但也是直到現在才知道牠們對環境的重要性有多大。
- The secret to saving our reefs may lie in the sea cucumber
- ‘Janitors’ of the Sea: Overharvested Sea Cucumbers Play Crucial Role in Protecting Coral
(首圖來源:喬治亞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