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應生成式 AI 迅速發展,一場新競賽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各大廠商正加速建立提供強大的算力基礎,然而 AI 資料中心用電量也相當可觀,為了不與民生、工業廠商爭電,能直接建置在廠房內的第四代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會是解答嗎?
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相較於傳統的核電廠,一座反應爐發電量可能只有 10 MW,是傳統反應爐的縮小版,但因為規模更小、也更有彈性,可以直接在工廠建置後再運到現場。
以技術來說,第四代核能發電廠仍屬於核分裂。科學家們在 1938 年發現核分裂,進而衍伸原子彈、核子反應爐應用,再以年代區分核能的發展,其中 1950~1970 年為第一代電廠、1970 年至今的現役核電廠則是第二代,2000 年後為再改良的則是第三代,目前科學家與核工業大廠們則正在研發第四代先進反應爐。
第四代核反應爐包括小型模組化核能反應爐(SMR) 高溫氣冷反應爐(HTGR) 、氣冷式快反應爐(GFR)、鈉冷快中子反應爐(SFR)、鉛冷式快反應爐(LFR)液態氟化釷反應爐(FHR) 、熔鹽燃料反應爐(MSR)等。
傳統每座反應爐裝置容量動輒 1GW 左右,成本高達 150 億美元、可能需要長達 20 年才能完工運轉,但身為第四代核反應爐的 SMR,可以將機組拆分成多個部分,可以一次安裝多個小型反應爐,或是在工廠建置完後直接搬去現場,避免過去設置核電廠工程浩大,費時又昂貴的老問題。
對於小型、相對偏遠的社區,能裝置一座小型核反應爐為幾千戶家庭或企業供電,用在石油探勘、軍事基地等特殊應用,也當然能應用在資料中心中。再結合被動安全系統,不用操作員主動干預或電氣回饋讓反應爐進入安全關閉狀態,也不用大型混凝土結構屏蔽核燃料棒。
資料中心開發商 Digital Realty 技術長 Chris Sharp 先前受 BBC 採訪就認為,如果要找到另一個用電來源,SMR 為解方之一,可以直接裝在資料中心裡面。
全世界已有多個國家正在發展 SMR,包括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歐洲的英國、法國、瑞典、捷克、俄羅斯,以及亞洲的日本、韓國、印度、中國。中國自製的高溫氣冷式反應器 SMR(HTR-PM)更已在 2022 年 12 月完成商轉倂網前測試,發電功率為 210MW。

目前各國興建中的 SMR 機組共有四部,包括中國的 ACP100(玲瓏一號)和 TMSR-LF1,發電量分別為 125MW 及 10MW,其中玲瓏一號預計 2026 年投入商業運轉, TMSR-LF1 預計完成時間表是2024年。以及俄羅斯的 300MW BREST-OD-300,目前其鋼製反應爐底板和安全殼下層已經安裝完畢,阿根廷容量介於 27~30MW 的的機組 CAREM。
美國對 SMR 技術也寄予厚望,目前已經 NuScale Power 設計的 77MW 機組更已經獲得執照,只是建置過程遇到大難題:成本。
NuScale 原本打算在愛達荷州建置六部 77 MW ,容量共 462 MW SMR 機組,預定可以在 2029 年開始供電,然而 2023 年 11 月 8 日該公司和猶他州聯合市政電力系統公司(UAMPS)共同宣布,由於成本太高,被迫放棄這項計畫。
NuScale Power 今年 1 月 8 日也為節省成本,將解雇 28%、 154 名全職員工,預計每年可省下 5000 萬至 6,000 萬美元,顯然目前 SMR 的建置成本還是相當昂貴,沒辦法低到大眾所期待那樣。
只是現在無論是晶片開發、電動車研發到現在的 AI 趨勢,都需要大量的電力供應,為產業基本需求,如何找到零碳、安全又穩定的電力來源為一大挑戰,而 SMR 進展是否能趕上 AI 發展速度,只能繼續看下去。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首圖來源:NuSc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