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掀起教育革命,助學生培養思維和解決問題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23 日 8: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科技教育 , 科技生活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AI 掀起教育革命,助學生培養思維和解決問題


人工智慧(AI)融入教育環境,象徵著傳統教學方法轉向著重互動性和技術的方向,從根本上開始重新思考教育體驗。以 ChatGPT 等系統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處於這場革命的,提供每名學生獨特的個人化學習。運用 AI 與教育的融合加強學習成效。

聊天機器人準確回答率達九成,促學生融入學術環境

教育領域的人工智慧運用有多種形式,每種形式都有不同的目的,共同創造具活力和回應力的學習環境。個人化學習演算法是人工智慧在學校最突出的應用之一。系統分析學生的表現數據,同時客製化資源和作業,解決單一教室中學生的不同能力問題。

筆者認為相較於傳統教育資源採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人工智慧系統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向他們推薦不同的閱讀材料,或根據他們對概念的掌握程度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另一重要應用是自動評分系統,工具可以立即評估學生的作業,提供學習的即時回饋,不僅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錯誤,也讓教師騰出時間專注於更複雜的教學任務和互動。

AI在教育環境中改變學校與學生的互動模式,西班牙莫夕亞大學就是一個例子。他們透過AI聊天機器人處理了38,708個問題,準確回答率超過91%。這讓學生感到受到支持且知道問題能及時得到解答,相關於傳統問答,能促使學生更融入學術環境。關鍵是即時回饋的功能友善了的學習氛圍,這對學習過程中需有即時的資訊更新及思考,這點對高等教育環境來說是很大助力。

AI做為學習催化劑,探索科學知識、職涯發展

從教育遊戲化的角度,由人工智慧推動遊戲學習使變課程更加有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和積極性。因為融入遊戲元素,有助於以學生易於理解和有趣的方式教授複雜的科目,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並鼓勵學生間的合作。

再進一步來說,人工智慧可以提供視覺、聽覺和動覺等多種學習方式,滿足不同學習偏好。學生透過喜歡的方式與學習材料互動,他們的參與程度會相對提高,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識。例如人工智慧可以模擬現實生活的工程問題,學生運用物理和數學知識來建構解決方法。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反映了學習成果,也讓學生能應對現實的挑戰。

教育工作者將AI做為催化劑提升學生的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可汗學院的創始人薩爾曼‧阿敏‧可汗將AI運用於課程更新層面。他的平台利用人工智慧讓生物學課程更新科學發現。例如當遺傳學領域取得研究有進展時,人工智慧系統能迅速將新資訊納入課程材料中,確保學生能夠獲得最新的知識。這樣的即時更新系統豐富了學習內容,還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動態本質,為未來在科學相關領域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

認知智慧模型助提高軟實力,強化談判溝通

現今教育領域人們越來越關注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軟實力,例如溝通、團隊合作、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人工智慧(AI)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者們也開始探索如何利用AI來提高軟實力的教學效果,比如AI可以做為一個認知智慧模型,運用角色扮演遊戲及創造動態環境,訓練學生運用談判、說服等方法解決問題,這樣互動訓練模式為學生提供安全空間,嘗試不同策略從結果中學習,強化溝通等相關能力。

正如史丹佛大學的Emma Brunskill教授所說,AI在教授溝通和解決問題等軟實力方面是具巨大潛力。然而,我們也需了解的是,AI在教育中的應用也不能完全取代人類教師的角色,特別是培養學生情感、道德和社會能力方面,有效的軟實力培訓需要AI技術和人類導師指導的結合才能達到最佳教育成效。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