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o 的野心與挑戰:用 AI 打破音樂製作門檻,背後卻是未解的版權之爭?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10 日 9: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數位音樂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Suno 的野心與挑戰:用 AI 打破音樂製作門檻,背後卻是未解的版權之爭?


是否想像過,只需輸入文字,就能產生結合人聲和樂器的完整歌曲?

Suno正打破音樂創作門檻,讓音樂創作如說話簡單。Suno是AI音樂生成工具的新創公司,使用者只需輸入簡單描述或歌詞,如輕快節奏、適合跳舞的流行音樂,就能產生多樣化音樂作品。他們希望藉Suno打破音樂製作門檻,讓人人都能成為音樂家。

近期,Suno宣布完成1.25億美元(約新台幣40億元)B輪融資,公司估值達5億美元(約新台幣162億元)。

眾多生成式AI音樂工具當道的時代,Suno如何憑著零成本、高效率音樂產生速度脫穎而出?快速崛起背後又引發什麼爭議?

Suno的願景:用「一鍵產樂」讓每個人都是音樂家

Suno的誕生,源於團隊希望音樂創作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

相較其他AI音樂工具,Suno更注重「一鍵生成」的便利性,使用者不需任何樂理背景,進入歌曲創作頁面後,只要輸入創作時心情或歌詞,或由人工智慧自動產生,接著選想要的曲風類型、樂器組合,指定情緒和速度,Suno就能1分鐘內產生一首含人聲、歌詞、標題及封面的歌曲。

▲ Suno產生歌曲示意圖,只要輸入一段文字,即可自動產生歌曲。

「(現在)聽眾數量遠遠超過音樂製作人」,共同創辦人Mikey Shulman說,這現象非常不平衡,「Suno已準備好解決現狀,希望開創任何人都能創作音樂的未來」,雖然Suno並不支援修改音軌等更專業服務,但對音樂小白來說已非常足夠,能自己在家製作聽來完整且專業的歌曲。

不過,若要增加使用者黏著度,單純給人製作音樂的新鮮感遠遠不夠。除了工具,Suno最大優勢在平台音樂社群。

使用者不只能夠建立自己的音樂清單,首頁Suno還設有展示作品的「Trending」跟「Showcase」區塊,不只根據歌曲按讚數跟分享數推薦歌曲,更鼓勵使用者分享作品、參與討論並探索不同音樂風格。

▲ 首頁有展示作品的「Trending」跟「Showcase」區塊,不只根據歌曲按讚數跟分享數推薦歌曲,更鼓勵使用者分享作品、參與討論並探索不同音樂風格。

Suno共三種收費方式。免費用戶每月最多產生十首歌曲;8美元(約新台幣240元)Pro方案可產生最多500首歌曲,Premier方案24美元(約新台幣720元)產生2,000首歌曲。

Suno用戶數快速增長中,月活躍用戶數破千萬,成為AI音樂生成領域的領頭羊。

四位機器學習專家,兩年打造出AI音樂奇蹟

Suno 2022年由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團隊創立,希望打造即便毫無音樂製作經驗或知識也能輕鬆上手,創造「人人都是音樂家」時代。但其實一開始,團隊沒有想做AI音樂工具。

共同創辦人Mikey Shulman、Keenan Freyberg、Georg Kucsko和Martin Camacho皆為機器學習專家,都曾任職Kensho Technologies,致力透過AI解決複雜的商業問題。Shulman和Camacho更是一起玩音樂的夥伴。

▲ Suno創辦人Mikey Shulman。(Source:Mikey Shulman

Kensho工作期間,四人開發捕捉上市公司財報電話會議的轉錄技術,但音訊品質參差不齊、充滿「行話」、不同口音等問題,遇到許多挑戰。然而,研究過程他們發現對開發AI音訊產生好奇。

Shulman表示,AI領域中音訊開發遠落後圖像和文字,「但我們可從AI產文領域學到很多東西,如模型如何運作跟擴展」,抱持這股熱誠,四人開始腦力激盪。起初,團隊除了想開發助聽器,更想過藉音訊分析辨識故障機器。

他們開發了「Bark」文字轉語音程式,但調查使用者回饋後,發現人們更想要自動產生音樂的工具。團隊開始著手開發AI音樂產品,最後演變成Suno這個強大AI音樂工具,並2022年3月共同成立公司。

▲ Suno首頁除了有按讚數跟分享數最高歌曲,還能看見他人製作的播放清單。(Source:Suno

不過團隊當然遇到不少技術困難,最大挑戰之一就是輸入音訊至AI模型。

Suno採類似ChatGPT大型語言模型技術,將人類語言分解成更小單元標記(token),再透過標記化訓練AI模型。但音訊尤其是音樂,比文字複雜太多。

Shulman 解釋:「音訊是波浪,是連續訊號。」他們除了開發新模型和方法,還用沒有音樂伴奏的語音錄音訓練模型,以精準學習人聲特性。為了讓使用者更直覺表達想法,Suno計劃研發新功能,如讓使用者直接用唱的輸入模型,取代文字轉音樂介面。

▲ 美國創投公司Matrix的合夥人Antonio Rodriguez。Rodriguez說甚至Suno產品研發階段就參與投資,因他相信團隊創意跟專業背景。(Source:Matrix

「Suno目標是讓更多人成為創作者,而非只是消費者」,Suno早期投資者Antonio Rodriguez認為,Suno就像新樂器,像手機相機和Instagram改變攝影,每個人都能創作。

1.25億美元B輪融資:Suno的野心與挑戰

5月21日,Suno宣布B輪募資1.25億美元(約新台幣40億元)。

這筆募資由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領投,其他參與機構含Matrix、Founder Collective、Nat Friedman和Daniel Gross等。執行長Shulman表示,將利用這筆資金持續擴大技術團隊和音樂製作人團隊,並加速產品開發。

儘管Suno讓每人都能創作音樂,但AI音樂生成器的訓練資料,往往含大量版權音樂作品,這也引發版權爭議。

Stability AI音訊部門前副總裁Ed Newton-Rex曾在《Music Business Worldwide》文章警告,根據他使用Suno的經驗,很可能是未經同意用受版權保護素材訓練。

▲ Ed Newton-Rex,Fairly Trained創辦人兼Stability AI音訊部門前副總裁,警告Suno可能未經同意用受版權保護的素材訓練。(Source:Ed Newton-Rex

儘管Suno只專注讓想自己創作的音樂愛好者使用,但仍引發音樂界擔憂,許多音樂家、製作人和作曲家擔心AI會威脅生計。

「這使許多廣告公司、電影製片廠、電視網等無需再買授權歌曲」,管理公司Milk and Honey創辦人Lucas Keller表示,知名歌曲的版權市場不受影響,但短期內直接受威脅的創作者,是為廣告和電視節目創作音樂的人。

▲ Lucas Keller表示,知名歌曲的版權授權市場不會受到影響,但短期內最直接受到威脅的創作者,是那些為廣告和電視節目創作音樂的創作者。(Source:Lucas Keller

Suno共同創辦人Shulman強調,不會讓任何人輸入含特定藝術家風格的指令創作音樂,也不會用特定藝術家的聲音,「如果更多人參與音樂創作,並發展出獨特的音樂品味,這顯然對藝術家有利。」

但缺乏AI創作內容規範,該如何保護音樂人版權,掀起各方討論。

綜合《Tech Times》、《Billboard》報導,田納西州3月就通過《確保肖像、聲音和影像安全法案》(Ensuring Likeness,Voice,and Image Security Act of 2024,ELVIS),成為美國第一個透過立法保護藝人免受AI侵權的州。最近Sony也警告約700家科技跟串流媒體公司,不要使用他們音樂訓練AI系統。

AI音樂未來充滿無限可能,而Suno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能否突圍版權爭議,最終實現「人人都是音樂家」願景,並引發前所未有的革命?Suno成功與否,或許將成為解答這些問題的關鍵,更決定音樂產業的未來。

(本文由 創業小聚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uno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