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因應俄羅斯對波羅的海國家可能的軍事威脅,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將合作在三國邊境上,建造六百個軍事碉堡,強化對邊境的監控能力,但愛沙尼亞參謀總長表示,這項建設目的並不是為了擋住俄軍攻擊。
近日北約各國將齊聚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進行會議,期間將持續討論烏克蘭抵抗俄羅斯攻擊的相關議題,而為了因應俄軍對波羅的海三國潛在的軍事威脅,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將在邊境安全加強合作。
三國將在與俄羅斯邊境的各個戰略要衝,花費 6,500 萬美元建造約 600 個軍事碉堡,搭配和挪威、波蘭合作建構的邊境無人機監視牆,將能夠大幅提高對俄羅斯的監測能量。
對於碉堡是否能擋住俄軍攻勢,愛沙尼亞參謀總長赫勒姆(Martin Herem)表示,建構這一長條碉堡防線,目的並不是要用來擋住俄軍攻擊,「會有這種想法也太不實際。」赫勒姆指出。
將邊境線上所有可能被突破的交通要衝上建築碉堡,目的是為了在第一時間偵測到俄軍突破的位置,並以最快速度使用各種長程精準武器攻擊突破中的俄軍,因此除了建造碉堡防線外,確保波羅的海國家擁有大量的長程攻擊彈藥會是抵抗俄軍進攻的重點。
此外,赫勒姆也認為比起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的碉堡不用太急著建造,只要在收到相關進攻情報的一個月前,再調集資金和人力在重要地點蓋碉堡即可,但愛沙尼亞位於波羅的海出海口要衝,已經成為俄軍首要攻擊目標,因此他認為愛沙尼亞的碉堡群應該要進快建立。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