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曾失敗的計畫:國產高空氣球升空,打造台灣無縫通訊網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11 月 03 日 10:00 | 分類 尖端科技 , 網路 , 網通設備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Google 曾失敗的計畫:國產高空氣球升空,打造台灣無縫通訊網


10 月 24 日,數位發展部攜手電信技術中心(TTC),於台東鹿野展示首顆國產高空氣球,未來有望在天災、人禍時提供緊急通訊。Google 過去也有類似計畫,最後卻在 2021 年以失敗告終,台灣為何要在此刻投入?

台東鹿野高台草坪,近期出現一顆長約9.5公尺、高約6.2公尺的白色球體,這不是普通的熱氣球,而是全台首顆國產國造、未來可提供緊急通訊服務的「繫留型高空氣球」。

10月24日,數位發展部攜手電信技術中心(TTC)對外展示這顆高空氣球。此計畫於今年初正式啟動,氣球內部除採用Nokia小基站外,其餘組成皆為國產,如氫燃料電池組出自工研院、氣球出自天興化工,通訊系統則由台科大、北科大師生參與其中。據了解,整體製造成本約在台幣數百萬至數千萬元之間。

未來若是發生天災、人禍,高空氣球最高可飛至800公尺,提供半徑11公里、最廣約達38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網路覆蓋。

「這是台灣之光,」數發部部長黃彥男致詞時強調。儘管展示當日因天候不佳未順利起飛,但已是台灣打造通訊韌性建設的一項里程碑。

「Project Loon」欲將通訊服務普及化,卻敗在難以獲利

這雖是台灣第一顆用做緊急通訊的高空氣球,事實上,類似概念早已在國際間行之有年。最知名的案例,就是Google X實驗室於2013年啟動的「Project Loon」。

身為網際網路公司,當時Google有感於全球仍有多數人無法享有通訊服務,便希望透過懸浮於平流層的高空氣球,解決通訊死角的問題。

Project Loon確實也曾發揮不小的功效,比如2017年波多黎各遭瑪莉亞颶風襲擊、秘魯碰上20年來最大洪水之際,地面基礎設施被重重摧毀,正是由Loon團隊透過高空氣球提供緊急通訊服務給數十萬災民。此外,Loon團隊也曾攜手肯亞電信業者,在當地推出氣球連網商用服務。

然而,Project Loon最終卻敗在找不到商業模式。「Google當時要到偏鄉提供服務,其實就很難期待從中找到穩定的商模,」電信技術中心檢測暨網通技術組主任郭作麟說。

另一方面,馬斯克的太空公司SpaceX崛起,透過可回收火箭,證實用較低成本大量部署通訊低軌衛星可行。加上高空氣球在平流層航行時,可能因飛至他國領空,引起政治糾紛,都使Project Loon長遠發展挑戰重重,最終不得不在2021年終止開發,並將上200項相關專利轉讓給日本軟銀(Softbank)。

▲ 數位部長黃彥男參觀高空氣球內的模組設計。(Source:數發部

台灣做高空通訊平台,社會意義大於商業利益

有Google的失敗案例在前,卻不代表高空氣球從此無用武之地。「台灣要發射自己的低軌衛星不容易,且當衛星轉移到其他區域時,台灣就用不到,所以高空氣球反而是個好選擇。」數發部次長林宜敬強調。

簡言之,發展高空氣球會是國科會在積極發展「台版星鏈」計畫、預計2026年發射首枚B5G衛星之外,台灣現階段更好著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Google想做大範圍通訊服務,會牽涉到國家間的領空爭議,但電信技術中心研究企劃組主任巫國豪補充,對想專注於國內應用的台灣來說,因高空氣球僅停留在領空範圍內,反而不必向國際電信聯盟(ITU)申請認證,對於要打造防災用的通訊基礎設施來說,省下許多麻煩。

「所以做這件事(高空氣球),更重要的是對社會的影響力、及強化韌性的效益」,郭作麟說,此類計畫在英國、日本等地,也蔚為趨勢。

除了高空氣球,包括無人機、高空飛船也屬於載具形式高空通訊平台的一環,郭作麟看好,當載具的可控性、續航力能持續強化,再將上成本降低之後,未來高空通訊平台在國際間仍有望朝商業化發展。

至於台灣,如今高空氣球仍在PoC(概念驗證)階段,尚未有進一步發展進程,但黃彥男也強調,未來數發部將持續投注資源,強化台灣高空通訊平台產業的發展。未來走勢,值得拭目以待。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數發部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