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6 系列熱度已過,iPhone 17 新賣點悄然出現了,但爆料有點不起眼:下一代 iPhone 除了多 Air 型號,iPhone 17 Pro Max 動態島會縮小。
這不令人意外,因動態島每代都有縮小,但深入了解後,才發現藏著賈伯斯手機設計的終極願景。
超透鏡,是奈米級鏡片
要說 iPhone 什麼地方最顯眼,除了影像模組,就數動態島了,想縮小這礙眼的東西,需要先知道是怎麼來的:
2017 年,iPhone X 拉開蘋果全螢幕序幕。
為了保持螢幕占比優勢,iPhone 正面零件劇烈變動,Touch ID 跟著 Home 鍵徹底退出舞台,從邊框延伸進入螢幕的區域出現了:Face ID 與原深感測鏡頭,以及幫助手機與外界互動的距離感測器和環境光感測器都藏在裡面,構成大家熟悉的瀏海。
到了 iPhone 14 Pro 系列,瀏海搖身一變徹底與邊框分離,單獨成藥丸形,並配合軟體自訂介面,成為大家熟知的動態島。這次 iPhone 17 Pro Max 動態島縮小,蘋果就決定對「原深感測鏡頭」動刀。
這系統有幾大關鍵:紅外線鏡頭、點陣投影儀、前鏡頭、泛光感測元件及距離感測器和環境光感測器。一半元件都離不開某關鍵:鏡頭。
傳統鏡頭系統是靠純粹光學設計,透過彎曲拋光玻璃或塑膠材料將光線曲折並聚焦,傳統鏡頭製程成熟,Canon、Nikon 等都耕耘多年,有龐大鏡頭群與市占率。不過就算傳統鏡頭成像品質非常成熟,但還有局限性:體積與重量。
傳統鏡頭需物理彎曲聚焦光線,鏡片結構限制鏡頭最小尺寸和重量,設計也很難精確控制特定波長光,對需特定光譜成像應用是挑戰。而超透鏡出現,可能改變這一切。2021年麻省理工學院發表研究報告:
工程師製造出可調整的「金屬透鏡」,可不改變物理位置或形狀聚焦多個深度物體。這種透鏡不是由固體玻璃製成,而是透明的「相變」材料,加熱後可重新排列原子結構,改變材料與光線的互動方式。
超透鏡優勢有個特性最突出:重量與高品質。輕不是傳統光學的「長槍大炮」與「餅乾頭」比較,超透鏡本身就是奈米級。專業術語是此超透鏡厚度是「亞波長厚度」:某結構厚度小於電磁波波長,就稱為亞波長厚度。
以數字舉例:假設某材料厚度是 100 奈米,處理光波波長是 500 奈米,這材料厚度就是亞波長厚度(100 奈米 < 500 奈米)。超透鏡就是在亞波長厚度的平面材料上設計,高精度奈米加工(如電子束光刻、飛秒鐳射直寫光刻和奈米壓印),可將超透鏡厚度控制在數百奈米等級,遠小於傳統透鏡單位的公釐。
可以說,超透鏡與傳統鏡頭放在一起,就像隱形眼鏡放在哈伯望遠鏡旁邊。超透鏡不只薄,工作空間也很小,如果讀者有老鏡頭,一定會留意到轉動對焦環時,鏡頭會輕微前移或後移,因傳統光學設計,鏡頭想對焦不同距離物體,需移動鏡片才能讓圖像清晰。
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研究實驗室科學家 Tian Gu 直接表示超透鏡可自己對焦:
結果顯示,超透鏡不用移動零件位置,就能無像差成像不同深度重疊物體,可與傳統笨重的光學系統媲美。
也就是說,超透鏡改變入射光相位、振幅和偏振以聚焦,無需移動透鏡位置,比傳統光學鏡頭省下許多空間。傳統鏡頭結構,體積與重量減輕往往犧牲畫質,但超透鏡突破限制,急劇減輕的體積與重量也有優異畫質。
超透鏡以奈米結構精確操控光波,突破傳統鏡頭衍射極限,並有更高解析度,同時以單透鏡校正像差、色差等傳統鏡頭需大費周章才能解決的問題。且還能聚焦不同波長光,提升成像品質。但麻省理工大學超透鏡使用 GSST 材質,可見光無法通過,也就是說,目前只能用於原深感測鏡頭或背面影像模組 ToF 鏡頭。
所幸,超透鏡非只有麻省理工大學研究。2022 年中國中科院物理所於《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超透鏡新成果,達成可見光頻段多路復用主動變焦超透鏡。超透鏡代表另一個方向突破:改變自身以切換焦距,支援肉眼可見的光學成像。
QYResearch《Global Metalens Market Insights》報告預測,全球 Metalens(超透鏡)市場從今年 4,184 萬美元增長到 2030 年 14 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 (CAGR)79.51%,中國市場占 6.4526 億美元,印證新技術的前景。
(Source:aluates Reports)
iPhone 17 Pro Max 為超透鏡的實驗田
對年輕尖端技術,蘋果當然不會錯過。去年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指出蘋果垂涎超透鏡並非一兩天,並制定初步規劃:
- 逐漸降低塑膠鏡頭
- 控制超透鏡生產成本
- 最早 2026 年 Vision Pro 或之後產品大量應用
如果爆料準確,蘋果顯然想當先行者。畢竟,如果超透鏡性能和穩定度的確滿足民用品要求,將來 iPhone 令人頭痛的鏡頭凸起就有可能有轉機,之後就是更收放自如的機身設計、更寬裕的內部結構。
看遠點,超透鏡甚至在類似 Vision Pro、爆料的蘋果眼鏡等下代個人終端設備,都大有可為。照這展望,iPhone 17 Pro Max 動態島縮小,就是蘋果為超透鏡準備的第一塊實驗田。
但別高興太早,照蘋果慣例,與動態島變小一起出現的,可能是動態島維修再次漲價。目前 iPhone 15 系列動態島損壞維修價屬「其他損壞」,十分不便宜。蘋果刀法依然階級分明,更改僅適用 iPhone 17 Pro Max 版本,較小 Pro 保持目前大小。賈伯斯提過想像中 iPhone:
我希望手機像「充滿魔力的玻璃」,簡潔、輕薄、沒有多餘元素。
從最早 2010 年收購 PolarRose,到 2013 年收購 PrimeSense,再多年整合最佳化,用 Face ID 取代 Touch ID,最終催生現在 iPhone 的雛形:iPhone X,就是蘋果追求這塊魔力玻璃的努力。
賈伯斯願景的確沒錯,沒人能抗拒「魔力玻璃」,一批追求全螢幕的手機都取得成功,人們欣賞敢踏出第一步的創新者。從 iPhone 4 到 iPhone 16,再從瀏海到動態島,iPhone 走了十幾年,終於以超透鏡迎接可能是最終形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