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和機器人領域最近又有突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成功開發能每 68 秒生產一隻電子蟑螂(又稱「生化蟑螂」)的自動化系統,不僅展示自動化巨大潛力,也為生物電子學領域開闢道路。
論文第一作者 Lin Qifeng 與團隊設計的專門機器人系統,能自動將便攜式刺激和通訊電子設備裝到蟑螂身上,過程完全自動化,無需人工干預,大大提高效率。「生化蟑螂」生產步驟如下:
- 以二氧化碳讓蟑螂睡著
- 金屬棒固定蟑螂於適當位置
- 電腦視覺精確定位安裝點
- 機械手臂將電子背包裝到蟑螂背上
- 移除固定裝置,釋放改造後蟑螂
研究員強調,這過程不傷害蟑螂,且很方便擴大產線。新技術潛在應用範圍廣泛:
- 搜索救援:災難現場或危險區域代替人或動物探測
- 環境監測:檢測有毒氣體或輻射
- 軍事用途:隱蔽偵察或情報收集
- 工業檢查:檢查難進入的區域或設備
蟑螂被選為理想載體,因有堅固外骨骼、出色運動能力,以及各種環境都能生存的神奇力量。以電子增強後,先天優勢更提升許多。
但新技術難免倫理問題和擔憂。批評者質疑將活體生物改造成機器的道德性,以及隱私和安全風險。研究尚未經同行評審,11月已發表於論文預印本平台arXiv。
儘管如此,這項研究顯示生物工程和機器人技術的重大進展,以及結合機器人學、生物學、電子學和計算機視覺等跨學科合作的力量。
研究更深入後,可能會看到更多領域應用,甚至擴展到其他昆蟲或小型動物。無論如何,生化蟑螂為科技開闢全新且充滿可能性的領域。
- China can now mass-produce cyborg cockroaches in a robotic factory
- Cyborg cockroaches can now be mass-produced in a robotic factory. Pleasant dreams
- Cockroaches turned into cyborgs in 68 secs with new automated machine
- Could Cyborg Cockroaches Revolutionize Tech? Discover the Future of Insect Robotics!
(首圖來源: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