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最熱門蘋果產品,恐怕當屬新 Mac mini。M4 晶片性能強大,緊湊小巧體積,讓這款蘋果電腦「小透明」躍升成電商搶手貨。
單熱門產品出現,也會帶動全品項發展。CES 2025 高通宣布拓展迷你主機,各大廠商也推出不少新品,甚至連輝達都來湊熱鬧。
越來越強大的迷你主機
2005 年蘋果 Macworld 發表會,賈伯斯單手端出一個方盒子,說這是有光碟機的完整電腦主機,頓時引起驚呼。當時笨重又龐大的電腦還是多數人接觸到的計算機,與小巧可愛、光碟機等基礎功能齊全的 Mac mini 放在一起,任何人都感覺「便當」大小的電腦更像未來產品。
身為 Mac 家族價格最低的成員,Mac mini 定位非常清楚:吸引更多 Windows PC 用戶進入 Mac 生態系的入門產品,小巧主機也讓使用者輕鬆轉移螢幕、鍵盤等外接設備。
初代 Mac mini 誕生七年後,英特爾也推出「Next Unit of Computing」(下代計算單元,NUC)產品線,是類似 Mac mini 的緊湊型「準系統」主機,以更低價格出售不含記憶體和快閃記憶體的迷你型主機。
英特爾號召下,不少 OEM 廠商也開始試水迷你主機。但前十年幾乎所有便攜電腦產品,性能不高都是難避免的問題。半導體業進步放緩,處理器越長越大,核心數量卻不多,散熱要求也高,只能將就使用孱弱的核心顯卡。
其實英特爾還推出比 NUC 更極致的「計算棒」,就像大一點的隨身碟,連上電源與顯示器,就是一台小主機。不過低功耗處理器只有平板等級性能,加上難堪 Windows 重負的 2GB+32GB 容量,連輕量級任務都難招架,同樣價格當年都能買低階手機了。
不難看出,單純的極致便攜,不是使用者的追求,理想的迷你主機應同時兼顧三大要素:性能、體積、價格。
因此低發熱、性能強的蘋果自研晶片 M1 推出後,原本沒人關心的 Mac mini 成功蛻變,低價就能買到比美 MacBook Pro 的性能規格,不僅吸引想嘗鮮 M 晶片和 macOS 生態的消費者,升級版也有不少專業人士選擇。
性能暴漲、體積砍半的 M4 Mac mini,碰上各種優惠促銷,迷你主機三大要素一次滿足,一夜賣爆不足為奇。Mac mini 只是縮影,半導體製程封裝不斷升級,晶片商三足鼎立互相競爭,導致這兩年不少低功耗性能強的處理器問世,輕薄筆電和迷你主機獲益最多。
CES 2025 AMD 就推出強力 GPU 和 CPU 統一封裝的小體積處理器 Strix Halo,直說是蘋果成功給他們靈感。不少廠商也同步預告,將以這顆晶片打造下代高性能迷你主機。
靈活是萬能敲門磚
也許時至今日,還是不少人質疑,迷你主機有什麼意義?既然大主機散熱更好,也能塞入性能更強的獨立顯卡,價格也沒貴到天邊,為什麼要買「假便攜真主機」的迷你主機?迷你主機也不代表性能一定較差。市面有不少高階迷你主機內建獨顯,更多中低階迷你主機也支援「OCuLink」技術,以外接顯卡升級性能。
▲ Aoostar GEM 12,以 OCuLink 外接顯卡。(Source:ETA PRIME)
性能已追上,設備就盡可能小巧,各場景都好用,特別是在寸土寸金的時代。體積小一直是優勢。年輕人可能住在套房或雅房,傳統大主機占去太多空間,但迷你主機就沒這問題;對企業來說,不占地方的迷你主機,也讓辦公桌和倉庫有更多空間。
尤其放假時學生和新鮮人回家,沒人願意大包小包行李再加重量不輕的筆電,但迷你主機可以輕鬆塞進包包。迷你主機不只更方便的電腦,產品設備越小,限制也越少,用途越廣。
不僅使用者動腦筋,廠商也開始探索迷你主機的潛力。CES 2025 時輝達不只拿出 RTX 5090 顯卡,還推出價格 3,000 美元的「迷你主機」Project Digits。這款掌上小主機,128GB 記憶體和輝達超強 AI 晶片 Blackwell,顯然並非為玩家玩遊戲而生,而是外接設備,幫助更多中小型業者終端設計和訓練 AI 模型。因機身緊湊,開發者不需變動環境太多,就能接入平時工作,降低 AI 部署成本。
不只是個人電腦
電腦已發展 50 年之久,PC 市場似乎步入長期穩定的反覆運算期,即使偶爾有驚豔產品出現,如輝達旗艦顯卡或蘋果自研晶片,都是性能提升,總體前進步伐已慢下來。即使各家紛紛用 AI 宣傳,且全線產品力都非常不錯的去年,PC 市場也只 1% 小幅增長,IDC 還稱中國補貼政策作用不小。
想換電腦,好像選項都只有筆電和桌機,現在的撐一下也不是不能再戰幾年。因此成熟市場,想吸引新使用者和轉化老用戶,總需要更細分場景的全新設備。就像相機市場,傳統單反和數位相機已平穩,但受越來越「Ultra」的智慧手機擠壓,而運動相機、手持雲台、全景相機等體積更小、用途更專門的機種依舊能增長。
▲ 微星 Claw 8 AI+ 電競掌機。
和迷你主機一樣,遊戲掌機也為 PC 界的「手持雲台」,這兩年受不少關注。和迷你主機產品哲學類似,就是如何羽量級體積塞進足夠性能。一般 PC 當然能玩遊戲,但就是有一些人想遊戲不離手,隨時隨地玩 3A 大作,以前的 PC 當然無法滿足。而積體電路進化就是越來越「小」的過程,從塞滿房間的 ENIAC 到今日 Mac mini,體積縮小,性能卻暴增。可預見將來迷你主機形態和表現會不斷進步,或許最終超越「電腦」,成為熟悉又陌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