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理工學院突破性研究:雷射推進光帆邁向星際探險新時代](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10144328/Atwater_Harry-L.2e16d0ba.fill-1600x810-c100.format-avif-800x406.jpg)
科幻概念躍升為現實的雷射推進光帆技術,正逐步展現驚人潛力。近期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ltech)團隊於光帆設計與機制測試取得重大進展,為未來發射超高速、星際航行的微型探測器鋪路。
自2016年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和企業家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率先提出「Breakthrough Starshot」計畫後,用雷射驅動、超輕薄材料製成的光帆便成為推動人類跨足太空的技術突破。霍金及米爾納想利用強大雷射推力讓微型探測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向離地球最近的恆星系比鄰星(Alpha Centauri),現在Caltech團隊用先進實驗設備和奈米技術逐步實現這宏偉藍圖。
Harry Atwater教授帶領下,團隊對超薄材料在外界輻射壓力下反應精細測量。特製微型「光帆」由50奈米厚氮化矽薄膜構成,尺寸僅約40×40微米,四角以同樣材料製成的微型彈簧連結,猶如微型蹦床(下圖)。團隊用電子束微影在Kavli奈米科學研究所完成薄膜製作,並在真空腔以可見光波段的氬雷射實驗。
為精確捕捉極微小作用力,研究員構建一套共軌干涉儀系統。這種創新技術能有效消除環境噪音,精確量測光帆上下細微位移(達皮米級),並算出雷射輻射壓力對光帆的力學變化。當光桿以不同角度照射光帆,結果為邊緣散射效應導致部分雷射能量偏離預定方向,實際推動力較正面照射時降低。
實驗不僅成功測出光推力(力量達 femtonewton 級),還首創將設備同時當成功率計,直接量測雷射功率。團隊指出,將來會應用奈米科學和超材料技術,設計能自調整功能的光帆,使其受側向或旋轉力干擾時能自動恢復正確位置,以維持長距離飛行穩定性。
成果發表於《Nature Photonics》期刊,視為從理論探索邁向實際應用的重要里程碑。Caltech團隊表示,此次實驗有助解決光帆實際太空環境可能面臨的熱能、壓力及定位問題,也為日後超高速、星際探測器推進系統設計提供關鍵參考。
若新技術逐步成熟,人類探索深空、僅限望遠鏡觀測的星際世界,就不再只是夢想。從科幻走向現實,雷射推進光帆穩扎穩打,開啟全新太空探險篇章。
- From Sci-Fi to Reality: Laser-Powered Sails Are Changing the Future of Space Travel
- Lightsail tech gets tailwind from Caltech breakthrough
(首圖來源:Breakthrough Stars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