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科學家 18 日宣布,核融合研究的漫漫長路上樹立「關鍵里程碑」,成功維持超高溫電漿超過 22 分鐘,創新世界紀錄。
法新社報導,世人寄予厚望的核融合技術,可望為全球提供乾淨、安全且幾乎用之不竭的能源。但這科學界的終極目標,數十年來技術總是遙不可及。
核融合原理,是重現恆星內產生能量的過程,使兩個原子核發生聚合作用。相反地,核電廠發電為核分裂,分裂原子釋放能量。核融合需超過1億℃超高溫下,產生並維持電漿。然電漿這種熾熱的帶電氣體,狀態容易不穩定,導致能量流失,限制核融合反應爐的運作效率。
法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CEA)聲明,南法WEST托克馬克裝置(tokamak)12日成功電漿狀態維持長達1,337秒(超過22分鐘)。負責運作托克瑪克裝置的CEA指出,這次實驗成果「打破」超過中國1月紀錄足足25%。
CEA基礎研究主管艾提昂芙荷(Anne-Isabelle Etienvre)向法新社表示,成功維持電漿這麼久,證明團隊「能控制電漿產生,也能維持穩定狀態」。她也強調,熱核融合技術仍有許多「技術壁壘」需克服,才能達「產生能量大於消耗能量」。
CEA說,WEST團隊接下來一個月繼續挑戰更長維持電漿目標,甚至「累計達數小時」,同時也提高溫度。
(譯者:陳奕文;首圖來源:L. Godart / CEA)